123读书>军事历史>重生大宋做权臣>第三百二十八章 以稳为主
软禁的时候,郑氏作为赵佶的皇后,自然也被一同关在了龙德宫。对于赵恒的恨意,郑氏一点都不比赵佶少。

而赵玉盘听到郑氏提到赵桓,连忙接口说道:“说其兄长,那边倒是传来了捷报,除了兄长被金人打扮成金人模样突围带走外,皇嫂还是小谌儿都已经被营救了回来。此时差不多也该返回汴梁了。”

听到赵玉盘的话,郑氏的眉头不由微微皱起,犹豫了良久才问赵玉盘道:“玉盘,你与母后说实话,你那夫君难道不想借此机会登上九五之位?”

“母后,这话可不能乱说。”赵玉盘一听连忙制止道。

“玉盘,你我是母女,有些话母后不敢问别人,也惟有问你才有可能得到答案。你与母后说实话,你那夫君就真的没有那个想法?”

“……夫君暂时没有,但他手底下的那帮文武群臣,却未见得都是还愿意奉大宋为主的人。母后,夫君此时也有些为难。”赵玉盘低声答道。

“……所以他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吗?”郑氏语气冰冷的质问道。

“母后,何出此言?”

“哼!世人皆知那张宝素有司马昭之心,他若是想要仿效昔日太祖上位时的做法,母后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母后!你怎么可以这样看他。倘若他真的有意做皇帝,那又何必费尽心思的来营救你们,让你们被金人带走,对他岂不是更有利?”赵玉盘闻言不满的反问道。

“哼!他那是为了收买人心……”

“母后,有我父皇还是皇兄二人,这人心何须收买?”赵玉盘摇头说道,“我夫君帐下文武,武将多是草莽英雄,而文臣也有大部分都是对我大宋朝堂感到失望的人杰。可以说若是得到这些人倾力相助,我大宋不至于会有今日之辱。但这些人为何放着拥有正统身份的大宋不投,偏偏要去投一个乱臣贼子?”

“……你父皇在位时只是贪玩了一些……”

“母后,以一国之力娱一人,这种做法对吗?”赵玉盘随即反问道。

郑氏被女儿说得哑口无言。作为最受赵佶喜爱的女人,对于赵佶的“胡闹”自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抛开身份来讲,赵佶在位时的所作所为,用祸国殃民四字来形容也不为过。而那时朝廷对待张宝的态度,也是欲处之而后快。

张宝此时能够不计前嫌带兵来救,就已经是难能可贵,再奢求别的的确是有点过分了。不能怪人家张宝不尽力,大批皇室成员的被救回,就足以证明张宝对待赵宋的诚意,至于赵桓、赵佶以及多位成年皇子未必救回一事,也只能归咎到那些人自己时运不济的份上。

郑氏聪慧,并且识进退,否则也不可将赵佶那颗喜新厌旧的心常年拴在自己身边。之前她也只是有些着急,但在与女儿长谈了一番后,她顿时明白了自己此时的处境。而且她也清楚了一件事,有生之年若是还想要母子相聚,她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张宝这个女婿。

在被营救的众多皇室成员中,郑氏的身份无疑是最高的。而郑氏不带头闹事,其他人也就不敢闹事。在一队安东军的护送下,以郑氏为首的皇室成员顺利抵达了汴梁,见到了比她们要更早抵达汴梁的朱皇后以及皇子赵谌一众皇室成员。

儿媳妇见到了婆婆,自然不敢大声说话,但为了孩子的未来,朱皇后还是请求郑氏想办法保赵谌一条小命。

这就是过去朝廷视安东军为敌的后遗症。金人虽可恶,可安东军同样也不是善茬,被救出的诸多皇室成员之所以没有闹事,一是不好意思,二便是不敢。别人拿他们当赵宋的皇室贵胄,可安东军是怎么看待他们的,他们的心里还真是没底。

“微臣宗泽李纲,拜见太后。”就在郑氏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是好时,宗泽、李纲联袂而来。

“二位卿家所为何来?”郑氏一脸镇静的问道。该来的终归要来,郑氏已经做好了据理力争的准备,只是她没想到来做说客的会是宗泽、李纲。

宗泽、李纲对视一眼,由李纲开口道:“启禀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如今太上皇与皇上俱在金人手中,为稳定人心,以免宵小趁机作乱,还请太后允许由皇子赵谌继任皇位,以安人心。”

“唔?由谌儿继位?”郑氏有些意外的问道。

“赵谌为皇上长子,如今皇上蒙难,自是该由皇长子继位。太后有所不知,前不久闲居江南的赵子岌、赵子游兄弟以勤王为名大肆招兵买马,但金兵现已退走,二人的勤王大军却还未北上。并且据可靠消息说,二人为收买人心对投靠之人封官予爵……”

听到宗泽的话,郑氏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赵子岌、赵子游虽也是赵氏宗亲,但却属于太祖赵匡胤那一脉。自赵光义得位以后,赵匡胤所留子嗣多是死得不明不白,而对于太祖一脉的打压,赵光义这一脉也从未放松过。

这次被金人“一网打尽”的是居住在汴梁这块繁华之地的赵光义那一系的后辈儿孙,而早先被打压分散大宋各地的赵匡胤的后辈儿孙却是侥幸躲过了一劫。此时大宋两代天子皆被金人掳走,这也就让对皇位被夺一事一直心存怨念的某些赵氏宗亲看到了重夺皇位的机会。

虽是同根生,但在皇权面前,那份亲情太脆弱了。郑氏当然不希望皇权旁落,而陪坐一旁的朱皇后一听由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自然更不可能有意见。不过郑氏也没有马上答应宗泽、李纲所请,毕竟还有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八章 以稳为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