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七卷 第七十九章 崇祯上钩
天启初皆位列朝廷大员,因不愿与魏忠贤同流合污,皆被罢免;还有那邹维琏,铁骨铮铮,不惧魏阉之流,毅然上《劾魏忠贤疏》,结果被阉党迫害,流放三千里;还有那倪元璐,名臣袁可立高徒,与其师力抗阉党,被贬南都。他们若不是为国为民,何必跟阉党过不去,以致被贬斥、罢官,甚至流放,像微臣一般,厚颜无耻,屈居阉党之下,不是一点事都没有!“

崇祯尴尬的道:“秉忠,不必如此自责,什么厚颜无耻,当时阉党之祸正烈,怪不得你。”

这就等于变相承认毕懋康、毕懋良、邹维琏等人是忠臣了,黄承昊鼓起勇气,直谏道:“皇上,微臣斗胆说一句,您被阉党余孽蒙蔽了,当初张大人就说过,阉党余孽为了防止这些人回京任职,影响他们对朝堂的掌控,肯定会向您进谗言,污蔑甚至陷害他们,就如同当初天启朝的大功臣南居益、蔡复一等人一般,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他们在福广的功绩有目共睹,却纷纷被贬斥到南都闲赋,要不是有人在您跟前进谗言,何致如此!“

崇祯闻言一愣,温体仁、王应熊、唐世济等人进言,说张斌等人结党营私的场景慢慢浮现在他的脑海,他不由喃喃的道:“是有人跟朕说他们结党营私,这不一定是谗言吧?”

崇祯还在问,就证明这个话题还能继续说下去,黄承昊接口道:“皇上,微臣以为,所谓结党营私,无外乎为了私利,要么是为了争权,排除异己,掌控朝堂;要么是为了夺利,贪污纳贿,疯狂敛财,张大人他们争权夺利了吗?说到争权,就说张大人,他虽然功勋卓越,位列太子太师,但是,他几乎没在朝堂上说过什么话,手中更是没有任何实权,毕大人他们就更不必说了,他们甚至位列朝堂的资格都没有!说到夺利,微臣至今没有查到他们有任何贪污纳贿之举。他们无权无利,做出的功绩却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剿灭了东南海盗,击败红毛番收复了东番,还击败了东瀛扬威海外,还将福广治理的富甲大明,还多次击败建奴,还多次将发贼剿的销声匿迹,这也叫结党营私吗?反观王永光、唐世济、张四知之流,窃据高位,滥用职权,排除异己,疯狂贪腐,两相比较一下,到底是谁在结党营私呢?“

“这。”,崇祯哑口无言,这还用问吗,谁在结党营私一眼就能看出来啊!

这火候应该差不多了,都说的崇祯无语了,再说就要过头了,黄承昊连忙撇清道:“皇上,微臣并不是偏袒谁啊,事实摆在眼前,微臣只是看不惯他们明明是自己在结党营私,却反过来污蔑别人结党营私,他们明明就是为了把有功之臣排除在权力之外,以免影响他们掌控朝堂,请皇上明察。”

崇祯闻言,脸色阴晴不定的沉思了一阵,这才缓缓点头道:“嗯,朕知道了,不过,所谓浙党、齐党只说,必须要有可靠的证据才行,朕不能因为你几句话就将几乎所有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全部打为阉党余孽,这未免有点太荒唐了。”

他其实已经开始怀疑温体仁他们了,但是,这帮人把持着内阁和六部,需慎重考虑,如果毫无理由的把他们全部罢免了,肯定会引起朝局动荡。

结党营私这种事情,要找切实的证据真的很难,特别是现在的浙党和齐党,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打出旗号摆明了说自己是浙党或者齐党,他们是暗中结党,这个就更难找到切实的证据了。

不过,证据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崇祯的想法,如果他认为温体仁和谢升等人在结党营私,那根本就不需要任何证据,像曹于汴等人所谓的西党一案,需要证据吗,不需要,只要崇祯认为他们结党营私,他们就完了。

这个问题张斌自然考虑好了,黄承昊这次来求见崇祯的目的之一,就是忽悠崇祯调查浙党和齐党,他慎重的点头道:“皇上英明,微臣也知道他们都是朝廷重臣,不能草率处置,甚至都不能轻易去查,所以,微臣想请皇上确认一下,如果皇上认为他们有结党营私的嫌疑,微臣再去查。”

崇祯闻言,不由皱眉道:“朕又怎么确认他们是不是在结党营私呢,他们不可能当着朕的面说他们在结党营私啊。”

黄承昊用眼神漂了漂桌上的证供,示意道:“皇上完全可以用张四知贪腐一案试探他们一下啊。”

崇祯拿起那几张证供不明觉厉道:“用这个吗,怎么试探?”

黄承昊献计道:“皇上,要不这样,微臣命人上奏弹劾张四知,就取这其中比较有把握获取真凭实据的罪状,皇上您可以装作不知,招谢升,张至发,甚至是温体仁,钱象坤等人来问话,如果他们极力维护张四知,岂不就证明他们在结党营私!”

崇祯还是有些不解道:“他们为什么要极力维护张四知。”

黄承昊耐心的解释道:“皇上,从张四知的升职履历就能看出了,这个张四知是他们极力培养出来掌控朝堂大权的人选,这么一个人,皇上一旦露出追查的意思,他们肯定会着急啊,张四知贪腐的事情,我们不清楚,他们能不清楚吗,他们肯定会想办法阻止皇上去查张四知啊,要是皇上一查,张四知岂不是完蛋了,那他们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崇祯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他们极力维护张四知就能证明他们在结党营私吗?”

黄承昊肯定的点头道:“这个当然,结党营私不就是为


状态提示:第七卷 第七十九章 崇祯上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