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恐怖悬疑>破天骄>第十一章 好奇心

咳咳....

正当楚吞吴感觉浑身精神抖擞的时候,内脏突然传来一阵针扎般的刺痛。

接连吐了两口墨绿色的浓状血块儿。

陆旬修看了眼地上的血渍,知道那是积存在楚吞吴体内的毒血混合物。估计楚吞吴的内伤还得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陆旬修提醒道:“悠着点,接下来一个月别乱折腾。”

楚吞吴大手挥了挥,脸上攒着笑,“心里舒畅,这点内伤算什么。”

楚吞吴的内心舒畅是因为陆旬修的一句话点破。

这个“话语点破”其实一点也不玄妙。

老一辈的武术家说过,学会练法的是弟子,学会练功的才是徒弟。

师父向徒弟传功,最终是要传一句话,徒弟往往会因为这句话顿悟到一些东西,从而勘破武学瓶颈,跨过门坎儿。

曾有徒弟向师傅请教何为虎豹雷音。

师傅答道,钟声如雷,余音袅袅。

徒弟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直到后来无意间敲钟的时候才参透到那句话的意思。

大致就是功夫练及五脏可以引起五脏颤动共鸣,共鸣之后又有余音。

形意拳‘’哼,哈”两字练的就是这个效果。

徒弟的心境随之豁然开朗,心情倍感舒畅,练起武来事半功倍,不久之后勘破了这一武学境界。,

所以“话头”与武者的心境,武境之间是密切关联的。

每个徒弟在不同修为阶段所需领悟的道理各不相同,师父会视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话语指点,摸不准的时候只能盲目搭话头。

佛家禅宗管这种话叫“话头”,“参话头”,“打机锋”,“扣心关”都是这个意思。

陆旬修最后的那句“生死之间”就是话头精要。

楚吞吴被话头点悟,心门上的那一层窗户纸瞬间被捅破,楚吞吴感觉内心有一样“东西”开始吸取来自外界的阳光。

这样东西或许就是佛家所说的根器、道种、灵根,也是道家所谓的根骨。

用佛家的说法,一个人前世今生的恶端和福缘都会积累在根器上,根器上乘者今生百般皆顺,根器下乘者今世灾祸连连。

楚吞吴的“根器”一直呈现出“明珠蒙尘”的晦暗景象,晦暗消除之后,蒙在根器上的暗尘才开始清晰可见,并再阳光的洗礼下一点点被涤净。

其实修武之人每个达到一个新的武学阶段,心门都会出现新的晦暗景象,晦暗之下会有新的暗尘蒙浊于根器。

晦暗消除的过程就是参透道理的过程,即徒弟明白师傅那句话意思的过程;

涤净根器暗沉的过程为堪破道理的过程,即徒弟慢慢练习达到那个武学境界的过程。

楚吞吴现在的情况跟那位徒弟的情况一般无二,他在陆旬修的点醒下刚刚参透这个道理。

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参透的道理实质性的勘破,涤净根器上的暗尘

其实楚吞吴和陆旬修的根器与别人的相比较起来十分独特,他们的根器“大”且“沉。”

只是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没办法比较,所以他们察觉不到,别人也发现不了。

楚吞吴回到原地坐在陆旬修身边时,脑子里突然意识到另外一样东西。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敢于直面晦暗,这份勇气未必全都来源于自己。

更多可能是因为身边拥有像陆旬修这样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这种“拥有感”和“满足感”难以言喻,无法用其它东西代替。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诚然如此。

楚吞吴笑叹了一口气,“刚认识你那会儿,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武夫不像武夫,读书人不像读书人。每次闲下来就也跟别人不一样,你看的书让人感觉很“枯燥”,你自己倒是看的津津有味儿。”

“身在这个时代的江湖,武功修为就代表着一切。金钱、权利,地位,只要你功夫练到家,要什么有什么。记得一百多年前,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要致富,先种树”,现在应该是“要致富,练武术”。”

“所以当时觉得你读那么多书,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楚吞吴扭头盯着陆旬修说:“现在我突然发现,你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哦?”陆旬修抬头仰望星空。

楚吞吴说道:“很多人是在用眼睛看书,而你是在用心看书。人的一生时间本来就有限,那些人把时间浪费在了没用的书上,确实可悲....”

楚吞吴摸着下巴补充了一句:“所以那样的读书人,还不如我这种纯粹武夫。我说的对不对?”

陆旬修哑然失笑,“我要说对,会不会有点儿太自恋?”

楚吞吴交叉起胳膊不忿道:“我突然感觉你有点不厚道,明知道读书有用,为什么当时不死命劝我读书?”

陆旬修气笑地反问,“你现在知道了,读吗?”

楚吞吴挠了挠脑袋,笑着调转话题,“你最近有没有关注,最江湖上失踪了几个人?”

......

陆旬修道:“屏蔽了一部分消息,可能没收到吧。”

楚吞吴点了点头,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用肩膀靠了下陆旬修,神秘地说道:“拿出来。”

陆旬修问:“什么?”

楚吞吴说道:“腰牌啊,一年前我是朝元境,你是云楼境。现在我也是八两劲,持八两腰牌,你有没有进步?拿出来看看。”

江湖中人腰牌以和田玉分级,隐天组成员腰牌以翡翠分级。

江湖等级,黄阶为“墨玉镂雕外框”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好奇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