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恐怖悬疑>破天骄>第一章 燕赵自古多豪杰

公元2145年,初夏。

华夏国,燕赵市。

斜阳下,一处偏远乡村旧宅。

有位年轻男子,身穿时下较为流行的华夏风套装“孤月爽竹”,足踩灰鼠望月乌纱短靴,静静地站立在旧宅门外,端详了约有一刻钟时间。

年轻男子相貌清秀,一双眼眸狭长而又深邃,此时透着些许惆怅与思念。眼前的这栋旧宅,是他三岁前跟父母共同待过的地方。

时光蹉跎,倏尔消逝。

任凭他努力回想,也只能拾起些与父母相处的零星记忆。

年轻男子走近宅院前门,眼神细腻,白净修长的手指轻轻触碰那枚生锈的铜锁和暴漆的梧桐门面。两扇门上残留着张贴武将门神的旧渍,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早已数不清重叠过多少张。

一束斜晖从狭窄的门缝透入,悄悄落在院内,地面支影摇曳,又由门缝向外带出飒飒微风声。

片刻后,男子绕到墙外,纵身跃起,右手食指在墙沿上轻轻一触便利落地翻进院内。

经年的雨打风吹,院内早已经是花土缭乱,梁上燕巢空阙,见此番光景,年轻男子的眉宇间又凭添一抹伤感。

他叫陆旬修。

小名,时月。

......

2125年3月份,距离地球16.8亿千米处的外太空,突然出现神奇洞体,它的状态与虫洞迥异,散发着斑彩奇光,专家称之为“明洞”。

4月12号,华夏国对其进行了“抛投实验”,骇然发现,该明洞虽然会扰乱电磁信号,但其压强并不会致使“抛投物”损坏变形。6天后,“抛投物”自行返回顺利,举世震惊。

28号,华夏国专家团队根据观测结果,率先发表声明:穿越明洞只是空间转换,不会造成时间拉伸或压缩,宇宙间存在超光子物质。同时华夏专家提出疑惑,此处“明洞”发光原因,或是洞口发生了“某种奇异规律”的粒子碰撞。

30号,联合国发表声明,该明洞的能量正在持续衰减,并会伴随物体穿越产生剧烈坍缩现象,所以,严禁各个国家私自进行穿越实验。

5月中旬,各国顶尖科学团队紧急进驻华夏国—雄市,组建星际联盟,准备开启人类“抛投”计划。

6月下旬,星际联盟从来自各大强国的一千多名精英中挑选出了二十七位顶尖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宣誓,不惜以牺牲为代价,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抛投任务。

2127年,星际联盟派遣的第一艘最快速度可达0.99光速的大型太空航母“惊鸿号”,顺利越过明洞,同时造成明洞坍缩34。

2130年,一艘小型太空船载人从明洞中返回,带回实验数据:

①惊鸿号所在位置距离地球1245光年。

②发现第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行星(宜居系数72——以地球生存条件为标准,),并将其命名为天心。

③宇宙弦和统一场论开始逐渐被证实。

④发现一种与电磁波和引力波都不相同的新型声波——依靠当前的技术,这种声波只能在“明洞”附近生成和传输,且未发现其“粒子”性,有点类似德西特辐射,专家称之为“暗磁波辐射”,简称“暗磁波”。

2133年,明洞坍缩44,星际联盟建造出大型暗磁波信号接收装置,首次成功接收第一条来自惊鸿号的暗磁波码。

2136年,地球收到来自惊鸿号的第十四条暗磁波码,译文:截获疑似外星人发出的暗磁波信号。

2143年,明洞坍缩60.6,惊鸿号在外太空执行任务十五年,准备返航时,突然联系中断,所载名宇航员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二十七名失踪的宇航员当中,包括陆旬修的父母陆宇寒和沈青箬。

......

十七年前,陆宇寒夫妇将陆旬修寄养给同事洛天商,陆旬修三岁。

惊鸿号消失时,陆旬修十九岁。

......

夜光斑斓,树叶窸窸窣窣,偶尔还有三两声局促的虫鸣,帘纱摆动,如诗的银光散落在静谧的阳台。

陆旬修一个人孤独地蜷腿靠在窗边,斜对着月亮喃喃自语:

“洛叔和夏姨对我很好,好到不能再好那种。”

“洛叔这人你们知道,以前性子急、还不爱搭理人。后来变了,变得很会尊重别人。懂事儿点我才知道,他不善言传,所以想更多通过身教让我也学会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这个世界。还有....尊重你们.......”

“类似这样儿的言传身教,洛叔做了很多....前不久才想明白,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改变自己的过程。为了教育好我,洛叔一直在改变自己,整整十五年,把自己全身上下的锋芒、棱角全都打磨平了....可以说,把自己打磨的鲜血淋漓....”

“夏姨,怎么说呢,有时候对我比对她亲儿子还好,教了我很多东西...”

“所以你们放心,我一直都很幸福,学了很多东西,也懂事儿啦。”

“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们。”

......

陆旬修的睫毛很长,不知什么时候靠在阳台上睡着了,怀里一张微动态照片,照片上是他两岁半时候与父母的合影。

睡梦中的他嘴角边带着安详地笑。

......

清晨,天色稍显阴沉。

旧宅还是旧宅,只是屋前院落,比以前整洁了许多。

陆旬修将竹篾扫把和簸箕归置到原位,出来锁好门。

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打闹声,由远及近。

三个孩童在村子中心街


状态提示:第一章 燕赵自古多豪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