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渭北春雷>91回养殖户苦讨昔日账 杀鸡佬乐改旧时风
伯吃了早饭才拿上欠条,骑着电摩走出村子。这时候的地里大都种着麦子,眼界比较开阔,他看到好多村子的房屋又加高了几层子,还增添了不少从未见过的新建筑。

他少不了为之感叹,为之惋惜,可惜那些建筑材料变成了空空荡荡、毛毛糙糙、毫无用处的闲房子,很快又要变成垃圾被清理掉。然而,改革、开发,大势所趋,他再可惜也没有办法。

听说全县所有的村子都要搬迁,把地方腾出来开发利用,让农村人都住进社区,搬到高层上去。既然如此,就应该把政策定硬,严令盖房,多盖的不但不赔钱还要罚款,对一切非法建筑更要重罚。我就不信,这么大的国家,连婆娘生娃都能管住,难道还管不住盖房吗?

可能就是别人说的,为了各方面的利益,只是表面敷衍着说说而已,根本就没下摊管。唉,还是该死的钱在作怪,管得太严就无空可钻啦。要是把钱废除了,这些病就可以不治而愈。不知共产党革命的远大目标,几时才能实现呀?可能咱这辈子等不到啦!

常大伯想着走着,问了几个人才找到远近闻名,而自己从未来过的杀鸡村。人还没有进村,浓厚的鸡屎味扑面而来。他不由想到:这里的臭味怎么这般强烈,简直熏死人呀,我养了那么多鸡也没有这种味道。

他下了车,一只手推着慢慢走,另一只手在面前毫无用处地搧着,过了好大一会才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路上到处都晒着鸡毛,有快干的,也有刚晒不久的。还有没冻死的苍蝇密密麻麻,就跟蜂箱前的蜜蜂一样,嗡嗡声不绝于耳。一脚踏去,‘嗡’地一声飞起,脚一抬又落下了。

常大伯走着问着,拐了几道弯,终于来到拉他鸡的二铁门前。他撑好电摩,把门推开高声问道:“喂,这儿是二铁家吗?”一连问了几声,里边才走出一个烫着鬈鬈头,戴着金耳环,身穿旗袍裙,足登高跟鞋的年轻女子,尖着嗓子,拉长音调说:“人——没——在——。”

常大伯往进走着又问:“人干啥去了,我找他有点事。”

那女人大声喊道:“给你说人没在,人没在,咋还往进走哩?得是耳朵聋啦?出去,出去,快给我往出走。”

常大伯继续往进走着说:“怎么,你这屋里不是人进的地方吗?人没在,你难道不是人吗?谁没事到你家来干啥呀?”

那女人的声音小了下来,“你这老头咋说话哩?我不是人难道是猫是狗不成?我是说拿事的人没在,你进来不顶啥,我是人也不拿事。多年以来,找我老公卖鸡的人都是唯唯诺诺,谁敢直接往进走。”

常大伯大声说:“我不是卖鸡的,我是来要账的。你不让进门,叫我在外边问谁要呀?没见过你这么不懂礼貌的人。”

那女子也大声说:“没见过才叫你见哩,要账怎么啦,要账更应该低声下气,你老汉连这点常识都不懂。那个要账的不是好话说尽、不耻下问,求爷爷、告奶奶,像你这种态度,临死也别想把账要下。我叫你进来,害怕把我屋里污染了着,快往出走,爱到那里要到哪里要去。”

常大伯执拗地说:“我要自己的账,当然理直气壮,为啥要低声下气哩?我今天就爱在这里要,就不往出走,不给钱还要在你家里睡哩。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自己做生意不摊本,欠别人的账还有理啦。”

常大伯边说边往进走,那女子急忙进去要关里门,常大伯已经进来推着门,她怎么也关不住。就在此时,从隔壁过来个老汉拉住常大伯说:“老哥,老哥,消消气,别和她一般见识。走,先到我那边喝点茶。”

常大伯也觉得自己和一个女娃较量有失大体,就和老头来到他家。老头给他们泡着茶说:“不瞒你说,隔壁二铁是我的二儿子,早晨上省城送鸡去了,可能到晚上才能回来。家里那媳妇蛮横惯了,对人没有礼貌,在家里啥事不管,贪图享受哩,你和她说到底也不顶啥。

唉,没办法,只要她对我儿子、孙子差不多就行了。咱们这代人,享不了年轻人的福。你也别生气,喝点茶,歇一歇先回去,他晚上回来我给他说一声,你明天来早点他就在哩。”

常大伯喝了杯茶说:“既然如此,我就先找大钢去,他家在那里呢?”

那老头说:“别急,慢慢喝吧。大钢是我的大儿子,人也没在,他家在后街,从我庄子东边这条路过去,门朝北的第一家便是。两人早上一块走的,你去了也不顶啥,媳妇从来不管欠账的事。”

常大伯说:“我说这两个鸡老板有点像,原来是弟兄们,都是你老先生的儿子。那你就得给他们说说,这样做生意不行,他们出去应该把钱和账放在家里,由媳妇给养鸡户付款。这样互不耽搁,养鸡户的时间也紧,不能让人家经常跑冤枉路。这样失信于人,往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老头喝着茶略有所思,然后慢腾腾地说:“他两个是很相像,但和我连一点像气也没有,不管是长相、性格,全都截然不同。我这人一辈子不欠人的,哪怕自己不吃不用,也得先把别人的钱付清。他两个硬把钱存起来、放出去也不给人家还,简直太不像话了。

唉,我为这事不知说了多少次,他们不但不听,还满嘴的道理。说什么‘放你的心,我们欠的账再多,养鸡户只能逆来顺受,绝对不敢得罪我们。我们干的这一行,就是关着门卖疥药,谁痒了就得找上门


状态提示:91回养殖户苦讨昔日账 杀鸡佬乐改旧时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