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京里那一位齐家老太君给他的文章,厚厚的一大摞。

看见玖荷进来,陶行欲言又止犹豫好久,这才道:“那人说这是今年殿试上的好文章,说外祖母专门找来给我看的,怎么……怎么祖母不叫我细看呢?”

陶行这么问不过心有疑惑,也没什么人可以问,自然也是没打算从玖荷哪儿得到什么回答的,毕竟……她不过是个卖身的丫鬟。

玖荷看见他的表情就知道这一位少爷是怎么想的了,祖母家里跟外祖母家里不合,一边觉得祖母是为了这个才不叫他细读,一边又觉得就这么直接去问祖母不太敢,毕竟那一位外祖母家里的人可不怎么地道。

玖荷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齐家这一位老太君还真是惯会使软刀子的人,怪不得上辈子齐家小辈都无能成了那个样子,齐家表面上还稳稳的撑在那里,一大半都是这位老太君的功劳。

“这文章……我想老夫人不叫你细看,大概有三个理由。”

陶行抬眼看她,眼神越发的疑惑了。他一个理由都想不到,这丫鬟居然能想出来三个理由。

“你说说看。”陶行坐直了身子,专注的看着玖荷。

“首先这读书得一点点来,少爷现如今还在准备童子试,看着殿试的文章委实太早了一些。”

玖荷还有一句话没说,便被陶行打断了,“我知道,可是这是殿试的文章,不论排名如何,这些可都是同进士做的文章,看看……也是没有坏处的吧?”

“县试,府试,院试,接下来是乡试、会试,之后才能殿试。”玖荷将整个科举数了一遍,道,“我问一句,如果一切顺利,少爷什么时候能参加殿试?”

陶行皱了皱眉头,“明年县试的时候我还在孝里,最快也要后年才能县试,下来是府试……院试三年两次……”陶行伸着指头数,再开口已经客气了许多,“得六年。”

玖荷点了点头,“那就是两届了。”

陶行嗯了一声,玖荷又问:“殿试考什么?”

陶行比方才认真许多,他已经明白能从玖荷这里知道祖母是什么想的了,便郑重其事回答道:“考策问,考治国理政,由陛下亲自出题。”

玖荷再次点头,道:“陛下今年十三岁,现如今还是太后垂帘听政,同几位顾命大臣一起理政。我猜……”玖荷想起上辈子太后不甘心放手搞出来的烂摊子,道:“这两次的考卷多半是考孝道。”

陶行方才已经翻了两张卷子,现如今看着玖荷已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玖荷给他倒了水,又给手炉里头换了新碳,用若无其事的语气暗示道:“不管是主持乡试的学政,还是主持会试的钦察大臣,这么些年,可从来没有人当过两届考官的。”

陶行刚想反驳殿试不一样,殿试从来都是陛下出题的,可是忽然想起来太后垂帘听政这事儿来,六年之后轮到他科考之时,陛下已经年满十九岁,无论如何都该亲政了,那个时候肯定不会再考孝道了。

陶行嘴紧紧的抿在了一起,果真是三个理由:时机、内容,还有出题的人。他忽又站起身来冲玖荷深深的鞠了一躬。

“若不是你给我答疑解惑,我怕是要误会祖母了。”

玖荷看见他面上严肃的表情竟然跟陶大人有了几分相似,当下闪了身子没受他的礼,道:“我不过是个丫鬟。”

陶行也没强求,只是道谢两声越发坚定的读书了。

玖荷收拾了东西出来,回到后院不由得又看了看小姐的屋子。

少爷虽然是个软耳根子,却能明辨是非,也听得进去话,可是这小姐……

“就在这儿!”

“最里头一间!”

玖荷心里不知道怎么忽然一跳,皱着眉头紧紧下意识握紧了梳子,最里头一间?

最里头一间不就是她住的屋子?

刚这么想,门哐当一声便被踹开了,闯进来几个她没见过的婆子,口中大叫道:“就是她!今儿就是她做的汤羹!”

不等玖荷反应过来,奔过来三个婆子合力将她扭了起来,玖荷手里的羊角梳当的一声掉在了桌上。

“你们要做什么!”玖荷奋力挣扎起来,“我是来帮厨的!我可不是你们家里的下人!”

“呸!”为首的婆子狠狠一巴掌扇在了她脸上,“我们姨娘是陛下的亲妹妹,这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是她的下人!更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帮厨了!”

扇她的婆子下了死力气,玖荷的脸立即肿了起来,只是她挣扎的力道反而加大了,“我又没卖给你们,你们可想好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不告到你们吃板子,我跟你一个姓!”

啪!又是一巴掌扇在她脸上,“你害的我们姨娘小产,这可是将军唯一的子嗣,别说现在扇你两巴掌了,就是要了你的命,你也得受着!”

“你胡扯!”玖荷挣扎的越发用力了,可是她毕竟人小,个子矮,力气也比不过那些粗使的婆子,两下便被绑了起来,“我进将军府连一个月都没到,连你们喜姨娘是圆是方都不知道,我害她肚里的孩子!你们要栽赃嫁祸也找个好点的理由!”

可是不管她怎么挣扎都没有用,那婆子冷笑一声,道:“带走!”

玖荷一路的喊,“将军奋勇杀敌才得来的好名声,不是叫你们这等狗奴才败坏的!”

可是除了再得一巴掌,什么别的都没有了。

她就这么被一路推搡着到了喜姨娘的小院。

这还是玖荷第一次进


状态提示:第 86 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