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浓郁,味道非常不错。

顾明月吃得心情很好,穆蕴早就看出她贪吃爱吃的本性,这家牛肉摊还是礼部的一位同僚推荐的,他吃过一次觉得不错,便惦记着带她过来尝尝。

“你这人,挺不错的”,路上,顾明月对送她回家的穆蕴道,“能做朋友。”

穆蕴唇角咧开的笑意渐渐变淡,最后只轻轻勾唇,拱拳道:“能让你说一句不错,我可真是不容易。说说吧,以前你为什么对我挺反感的样子。”

顾明月看他一眼,放松一笑,却没解释的意思。

穆蕴耸耸肩,也不再追问,虽然很想知道,不过眼下最重要。

把顾明月送到家,穆蕴便转身悠然步行回府,穆丑穆寅悄然出现,跟在几步后保护。

回到府中洗漱一番,穆蕴心情很好地吩咐清歌叫两个歌姬来唱会儿小曲。

清歌对爷突然而来的好心情摸不着头脑,却还是转身叫人去了。

“大晟府需要一些歌姬,让紫陌过去吧”,静静的房间内,穆蕴突然说道,“让那边的暗线注意着,如果她不老实,就直接处理了。”

他做的事从来不瞒着身边跟了八九年的老人,然而五年前打造的一批用来制衡的暗线,却是穆寅这些人都不知道的。

穆蕴根本不会完全相信任何人,即使穆寅这些老人,即使是死士一般的暗线。

在他看来,忠诚和背叛只在一线之间,只有制衡,才能更大限度的避免背叛。

然而他又不会刚愎自用完全不相信手下人,那是没有信心把握全局的表现。

第二日一早天就灰蒙蒙的,寒风一阵紧似一阵。

欧阳端已经买了两大碗滚热的红枣栗子粥和包子回来,顾明月的房门却还没打开。

“明月,快起床吃饭”,把粥和包子送到厨房,欧阳端过来敲门,“我看天不太好,很可能会下雪,咱们要早点回去。”

顾明月答应一声,这才顶着寒气坐起穿衣,胳膊还没刚伸出被窝,就冻得她一阵寒颤。

要知道后半夜会刮起北风,她就不会拒绝昨晚阿端要给她点一盆热炭的建议了。

起床后,顾明月先去看了看昨天买来的那些花,十几盆花挤挤挨挨地被放在厨房里,叶子更显苍绿,有两支半开的花骨朵又开大了一些,看样子并没有怎么被冻到。

“我起来后点了两盆炭,不过最好还是快点把花送到暖房里”,欧阳端走过来道。

顾明月点点头,这可是两千多两银子啊,也不知道她爹有没有把暖房烧起来。

吃过早饭,顾明月就让欧阳端出门雇了辆马车。

天空越发阴沉,等他们乘船到了镇上码头时,盐粒子般的雪珠已经下得紧密起来。

欧阳端让顾明月在船上等着,他先去找车,片刻后,顾攀倒是驾着车同他一起过来了。

顾攀估摸着闺女就得这个时候回来,一早见天不好,就套上车赶到镇里等着了,见到女儿坐在船舱里,双颊被冻得发红,他忙叫女儿到马车里来。

车里有顾氏烧好的暖手炉,还有一件棉大衣,顾明月坐进去便裹上棉大衣抱着暖手炉不动了。

“爹,咱新家里的地暖都烧起来了吗?”待欧阳端和她爹把花盆都搬到车上,顾明月才暖了过来。

顾攀也没想到今年冬会这么冷,当初造新屋时女儿非要让刘老砌壁炉撘地暖,他还觉得一年里恐怕最冷的月份也用不着,却不想这才进十一月就比往年十二月还冷。

“后半夜听着起了北风,我和你娘就早早地起来过去把几间屋里的地暖都烧了起来”,顾攀拿起鞭子在马背上抽了一下,马车便在嘚嘚声中走了起来,“也不知道你能买多少花,暖房倒没烧。”

“没事,我们回去了再烧也不迟”,顾明月说道,“爹,我今晚要在新房子里睡。”

新家那边各个房间都已经收拾好了,顾家人没有立即搬进去,也是想在两日后的好日子再正式搬家。

此时听女儿这么说,顾攀也就笑道:“行,咱们都先过去住住,其他家伙什过两天再搬。”

路过大伯家时,见有一辆骡车拴在门前,顾明月问道:“我大姑来看奶奶了?”

顾明月有三个姑姑,都嫁在周围村子里,数大姑家的日子最好过,家里骡子牛都喂着。

顾攀也没停车,说道:“水水婆家的人,我去镇里时正巧碰见,说是家里的甜萝卜下来了,给送来些。”

甜萝卜是他们这里的特产,一般秋收后种,十一二月收获,多有青紫两种颜色,水嫩甜口,可以说是一种冬季水果。

家家户户都会在秋收后种上几分,卖不了钱也可以做孩子的零嘴。

顾明月回到家后,就见她家的厨房里堆着一小堆儿甜萝卜。

顾氏笑着跟他们道:“这是水水她那个未婚夫,周家二小子送来的,还亲自给你三婶家送去半袋子,挺会说话的一个孩子,心眼也不花花。”

看到大嫂家的两个女儿都有了人家,且都是不错的人家,顾氏心里更着急自家闺女了,唯恐好的小伙子都被人抢完了。

顾明月听着顾氏的闲话,喝了杯温热的蜂蜜水,然后便和她爹一起去了新家。

为了干活方便,欧阳端换身裤口袖口都收紧的便利衣服才过去。

听说要去新家那边烧暖房,欧阳薇根本静不下心刺绣,跟顾婶儿说了一声,也急急忙忙地追着去了。

暖房就建在后院西墙根儿,旁边没有什么树木遮盖,只要


状态提示:135 冬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