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满床笏>99.揭秘
做是何等的错误。

大行皇帝的心腹宦官陈冲冒死跟她吐露实情,原来这些朝臣早看不惯小皇帝给范垣摆弄,又觉着陈琉璃是个妇人,优柔寡断,无法掌稳社稷,所以他们一边忙着把范垣搞下台,一边紧锣密鼓地请远在南边的侄王朱嘉珞入京继承皇位。

陈冲道:“娘娘快想法子,南安王生性狠厉,一旦他进了京,只怕娘娘跟陛下的性命都不保了。”

琉璃这半生都靠自己的“好运气”,又哪里会想到什么好法子?

幸而……她还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只是不知道他肯不肯再帮自己。

咦……为什么要用一个“再”呢?

***

琉璃喜欢下雨,也喜欢下雪,从少女时候一直到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她都没改过这种心境,觉着四时天气,各有各的好处。

但今日,春雨掠过黄罗伞盖,有些许扑在手上脸上,湿湿冷冷地,有些难受。

皇太后亲临,诏狱一应上下,均都跪地,不敢抬头。

琉璃迈步入内,走过狭长黑暗的甬道,看见了在囚牢之中的范垣。

他身着囚服,面壁而坐,背影却一如既往的端直。

琉璃一看见他,心底便又浮起初次见面的那天。

当初她还只是个娇养闺中的明媚少女,一日,父亲陈翰林领着一名样貌英俊气质阴郁的少年进来。

父亲说他叫范垣。

那会儿,范垣还是个眼神冷冽暗藏戒备,少言寡语看似内向的少年,衣着也十分的朴素,浑身上下透着“不好相处”的气息。

陈翰林却盛赞范垣并非池中物,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琉璃叫范垣“师兄”,足足叫了五年。

直到她嫁了之后,还没完全把这称呼改过来,但凡提起,总是以“师兄”称呼。

当时范垣已经出仕。

再后来端王成了皇太子,范垣作为太子侍读,开始出入东宫。

那会儿陈翰林早就亡故,陈氏族人稀少,听说能见到范垣后,琉璃还很高兴,觉着终于能看见一个“亲人”了。

但范垣竟待她十分冷淡,甚至在有一次琉璃叫他“师兄”的时候,他冷漠而不悦地提醒:“娘娘该改一改这称呼了。”

琉璃难过了很久,从此却也按照他所说的,但凡见面,就客气而恭敬地称呼“范大人”。

范垣的青云直上,似乎就同武帝一步步从端王到太子,又从太子到皇帝一样。

范垣也逐步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新科状元,到太子侍读,再到入主内阁。

在太子朱儆四岁的时候,先前的首辅大人程达京因病告老,范垣成为首辅。

那会儿琉璃已经很久没跟他照面过了,也从不关心朝堂的事,但范垣一路高升,她心里还是暗自为他高兴的。

直到听说武帝遗旨指他为顾命大臣,先是忐忑,然后却又无端地心安。

虽然范垣总是对她冷冷的,似乎完全没有交际的朝臣跟后妃……但琉璃总是不能忘记,那个春雨霏霏的春日,出现在陈府后院里的那个眼神冷冽的少年。

当时别人都说范垣不近人情不好相处,但琉璃看着他,心里却有一种类似怜悯的感觉。

那会儿春雨打湿了少年的发鬓跟眉睫,琉璃觉着,他像极了先前自己从路边捡回来的那只小小地流浪狗。

明明被雨水打湿了毛,又冷又怕的发着抖,看见她靠近,却仍倔强而戒备地步步倒退,汪汪乱叫。

可到最后,却终于领会了她的善意,十分温顺地趴在她的怀里,撒娇打滚,欢喜逗趣。

——范垣如果知道琉璃心中把他比作那叫“圆儿”的小狗,不知会不会跳起来掐死她。

牢房里太过阴冷,又有一种类似铁锈的血腥气弥漫。

琉璃望着范垣端肃冷漠的背影,忍不住有些暗暗发抖。

若是为她自己,或许不必这样屈尊降贵的亲自来求,但她不是一个人,还有才四岁的儆儿。

她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生生把自己跟儆儿推到悬崖边沿,如今已无任何退路,只有面前的这个人,是唯一救赎。

琉璃鼓足勇气走上前去,柔声唤道:“师兄。”

那天又同几个朋友相聚,席间推杯换盏,吟诗唱词,不亦乐呼。

养谦虽然不好此道,但他天生聪慧,又有一把好嗓子,众人多半深知,轮到他唱,一个个侧耳倾听。

养谦推辞不过,只得合着韵律唱了一阕《眼儿媚》。

词云:“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声音动听,韵致婉转。

温养谦唱罢,大家纷纷拍掌叫好。

不料席间却有一个新交公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养谦,见其绝色,又听了这样的金声玉音,不觉神魂颠倒,色授魂与。

养谦虽然察觉,却也不以为意,起初还以为这位公子是好意结交,便向着对面含笑一点头。

不料从此之后,此人便大有痴缠之意。

当时南边儿才子佳人众多,fēng_liú韵事也层出不穷,似这般的事儿也自然屡见不鲜。

比如养谦的那些朋友之中,也有家中有小倌的,也有身边带着俏丽书童的,因为养谦品貌双佳,也有不少人暗中觊觎的,只是养谦素来不喜这风,且又不是好拿捏的门庭,所以也没有人敢对他如何。

只是这朱公子偏偏来头不小,祖上也算是皇亲国戚,只是到这一辈


状态提示:99.揭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