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青涩年华谁与共>第六十七章 补课所见所闻
了,以后就没有了。”

当时的吴文斌也不知道阑尾是什么东西,还以为像感冒发烧那样的病,挂点吊水,吃点药就行了,所以也没有细问。

曾母问吴文斌道:“一看你就是个读书的好学生,明年中考,你准备上中专还是高中啊?”

“不瞒你说,我是复读的,就是想考中专。”

“这我得说说你们家了,这是你爸爸的错误,为什么不给你上高中呢?你别看现在的中专很吃香,可是从长远看,还是要念高中考大学。况且你们男子汉要志向远大,可不能像麻雀一样短视看世界啊。”

吴文斌听她这么说,精神为之一振,心想:是啊,考高中读大学才是读书人的出路,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曾母又道:“我家的大儿子光全当年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合肥科技电子中专学校,当时的人们都很羡慕,但是我和我儿子都认为那学历太低,毕业后顶多是个技术人员,但是读了大学就不一样了,那毕业后可是研究开发人员了,就能够最大化的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了,于是就没有去读,把档案从那个学校撤了回来。现在他在临江中学读高中,成绩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将来我们家的光辉也要走这条路。”

吴文斌听她这么说,心里像是被敲了一棍子,他们家里这样穷困,但是志气很高,关键是曾光辉的母亲眼光高远,就不是一般的人物,难怪自己处处落后于曾光辉了。

曾光辉见吴文斌听得入了迷,便道:“你别听我妈瞎说,她懂什么呀,就会说这些。”

吴文斌道:“我觉得她说得太好了,我平时想听却听不到呢。”

曾光辉道:“我妈也是小学文化,认过字,现在和我们一样,喜欢看报纸,看过后喜欢发表意见和看法。她的很多看法都是从报纸上来的。”

吴文斌这才想起他的书柜里那叠的整齐的报纸来,原来曾光辉的那些奇思妙想都是从报纸上得来的,可见报纸是增长知识的一大途径。

下午回家的时候,曾光辉将吴文斌送到了村口,然后指着一个三间平房道:“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吴文斌当然是不知道,只是看着他。

“侯琴。”曾光辉笑着道。

“看来她家很有钱,这房子像是新盖的,这么漂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吴文斌决想不到侯琴家里会这么富有。

曾光辉道:“他这房子盖了有两年了,她家和我家一样以养鸭为生,我家养鸭的钱都让我们弟兄读书和我爸爸治病用去了,而她家的钱就盖了这三间平房。听说明年她家还要在上面盖楼,就不让侯琴读书了。这几天侯琴在家闹矛盾呢,也不知道怎样了。”

吴文斌听了想起侯琴倔犟的样子来,不禁怒道:“天下哪有这样的父母,只是为了家里盖房,不让女儿读书呢?”

曾光辉叹息道:“她家还不是重男轻女吗,盖房子是为了儿子,女儿一点份都没有,农村人明白的没几个,都是老封建,所以我妈妈无论如何都要让我们兄弟考大学离开这里。离开这里就是离开愚昧。”

他们说着话,就分别了,吴文斌也就回家去了。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补课所见所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