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宋朝恶少爷>第一百二十三章 狄夷兵犯中原

伸了个懒腰,赵宸看了看第二道题目。

君子有三戒。

只有五个字,似乎也很简单。

上一句是孟子说的,这一句是孔子说的,三戒,是指女色、争斗、贪念,这三样东西,没事最好别碰,小心被毁。

赵宸不禁摇摇头,心中暗道,孔老二,其实三戒应该是黄赌毒。

对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源头不就是君子三戒吗。

孔老夫子绝对不会想到,南宋会有一个叫朱熹的家伙把他这句话发扬光大,并拿来禁锢人的自由。

岂不知yù_wàng即为动力,正因为有了yù_wàng,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

出这么个题目,看来这刘少柄是朱熹理学的忠实拥趸。

这时候理学虽未大行其道,一统天下,不过好像也已经形成气候了。这对赵宸以后推广新学潮,可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此,赵宸眉头皱了起来。

这一幕刚巧被那衙差看到。

赵大公子怎么了?刚才不还下笔如有神,怎么一转眼就眉头紧皱了?难道是这是下面的考题不会做,犯了难?

这可真是太好了,大买卖要上门喽!

可是等了半天,却不见赵宸有反应,人家已经忙着答题了。

那衙差咬了咬牙,绝望的走了!

既然主考官喜欢,那就投其所好,按照理学的套路往下写好了。

今天的题目好像是为老子量身定做的,果然,穿越者的运气都不会差。

第三道题就更简单了。

故大德者必受命。

就是说当皇帝的一定要伟光正,才会受万民爱戴,江山万年。

夸人谁不会,更何况是夸皇帝,那些赞美之言可谓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开考还不到一个时辰,赵宸已经将三道考题都做完了。

这三道题发挥好了,只要后边不出现大失误,发解试基本就能过。

毕竟发解试不是选状元,排名没那么重要。

只要过关,第一名跟最后一名都有资格去参加省试,而且大家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二场考题,诗、赋题目各一道,也就是说,诗词和赋,各写一篇。

诗的题目是《战论》,赋的题目是《琴赋》。

这个好说,借鉴一下明朝人的诗文,绝对可以。

凡是能流传后世的文章,哪怕算不得经典,也是经得起推敲的,更何况明朝人的作品,还是有些风骨的。

完成第二场,赵宸放下毛笔,倒了一杯茶水,优哉游哉喝了起来。

这时,换了一个衙差过来问道:“赵公子,是不是需要小人帮忙?”

赵宸看了他一眼,却什么都不说。

这厮不会是收了谁的好处,故意使坏吧?

考场内禁止喧哗,如果他是故意引老子说话,被取消了成绩,那不是冤死。这种傻事坚决不做,绝对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那人见赵宸不理他,也失望的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第三场的题目按时放了下来。

第三场也是两道题,一道史论,一道时务策。

如果说经义三道题决定能不能过发解试,那最后的时务策就关系着最终的排名。

子史题是对历史典故的考问,这些典故人所共知,想从中判断一个考生学问高低,很难。

这也使时务策成为群生逐鹿的重点。

时务策,看的是考生对天下大事的见解,对考察其能力大小有极强的参考性。

今天子史论的题目是: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说的是唐朝名人裴度招揽人才的典故。

选贤任能嘛,这论题并不复杂。

至于时务策,则让赵宸稍微惊讶了一下。

狄夷兵犯中原!

直接拿蒙古人犯境的事情为题,这时务策也太识时务了吧?

向一群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问退敌之策,好像是问错人了吧?

不过似乎也没错,毕竟高手在民间。

赵宸面对这样一道本来有无限发挥空间的题目,却也犯了难。

在这专制时代,很多事是不能直接去议的,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万万不能说,说了就会犯禁,后果非常严重。

赵宸心中暗暗嘀咕,出这题的目的,到底是问策,还是议论狄夷犯境的非法性,然后提出一些观点来抨击狄夷?

若这题目只是婺州一地出,可能只是巧合。

但现在蒙古人入侵的事情正在发生,这种题目出现在发解试中,那是否意味着朝廷是想通过这次的发解试,问计于士人呢?

就这样,本来不算难的题目,倒是让心怀顾虑的赵宸沉思良久,迟迟拿不定主意。

不想通背后的因由,贸然下笔,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前功尽弃。

嗯?不对啊,我赵宸什么时候变得畏手畏脚了?

我可是一个三观奇正,有着这强烈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心的有为青年,既然来了,那就做点自己该做的事,怕个毛线,敞开写就是了,若是朝廷不喜欢,大不了回家卖肉串!

这样把机会送到跟前的考题,如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岂不是很没出息!

万一呢?

万一能被上边的人看到,或许还真能改变些什么。

写一些单纯抨击狄夷,跟狄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文字,强烈谴责一下,蒙古人就会乖乖退兵了?

这种事不是没人干过,东汉末年,黄巾叛乱,一个叫向栩的傻逼,就提出了一个退敌之法,让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三章 狄夷兵犯中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