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官程>第241章 考证
地方,但这时却没有时间多去琢磨,稍沉吟后说“两位县长(也就刘景奎这样的人才敢这样说),我乡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碰柑栽植的工作上,虽说我们尽力了,可离县里的要求还有距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说到这里,刘景奎见两位领导都笑笑地看着他,知道这些话糊弄不过去的,说“明年的工作,一是将碰柑生产向科学管理化进行探索,请县里科技人员现场指导、乡里组织知识入村,甚至开办农技夜校等措施,将全乡的碰柑栽植精细化科学化,使得果农得到更丰厚的收益。二是一些地方不适应栽植碰柑,我们想利用今年乡里的财政,鼓励村里人搞一搞大棚蔬菜,不单单将经济开发局限在碰柑这单一的项目上,至于这一计划能不能实现,还要有待县里的扶助,特别是技术上的帮助。县长,柳塘乡的渔业也是传统的行业,我估摸着能够保持下去就算不错了,可不敢说有什么发挥。”

和杨冲锋说话不能太随意,只要实话实说,对工作中确实有实效的事,都会得到支持和肯定,要是夸夸其谈,反而会让他表示不信任。目光锐利,所说的事是不是经得起实际中检验,是杨冲锋判断下面领导工作的一个基准,刘景奎自然明白,不会胡乱去说,给自己找麻烦。

杨冲锋和沈崇军两人对视而笑,柳塘乡的工作要是再上台阶,那是他们最想见到的。但实际工作可不能想当然,得找到符合事实情况的方法来做,才能实现所想。刘景奎没有多说,但这几条要是做好了,明年的柳塘乡会更好一些。

“老刘,想法很实际啊,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只管到县里去。县里就是为大家的人服务的,县里解决不了,可以找市里找省里,省里有专家,还怕他们解决不了?”杨冲锋说,对这些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要杨冲锋带着去找省里市里,他会很热心的。

“刘书这下放心了吧,县长在这方面那是绝对支持。照我看,柳塘乡的渔业还可以做大一些嘛,柳水穿过,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绝对是种损失。至于具体要怎么去做,还得向专家们讨教。”沈崇军说。

“这个想法好。”杨冲锋再次肯定,“利用柳水这个天然资源,利用得当那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啊。经营渔业、休闲等只要合理利用,都应该是可行的。”

“感谢两位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指示,乡里会尽快将领导的指导思想整理出来,结合乡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形成工作思路来。”刘景奎当即表态。

“无论你怎么开发,但都要记住,我们都住在你下游,可不能给我们喝脏水。”杨冲锋一脸严肃地说。

下乡回来,眼见着全县碰柑到收摘时节,杨冲锋联系了市里电视台,要对全县收摘碰柑做新闻报道。具体的事让沈崇军去应付,对县里的宣传,那是很有必要的,自己却不会去出那些风头。

办公室里,回水镇的那份报告一种就放在办公桌上,杨冲锋虽没有看里面的内容,但也知道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就算拖,也只能将自己的态度让他们知道而已,却不能解决问题/再说问题的解决,也不是拖着就能够达到目的。

从柳塘乡回来的路上,杨冲锋再次和沈崇军交换了意见,回到办公室里,还是将那份报告打开看。报告确实写得很完善,很具有引导性或说诱导性。今后的结果当真推演得很严密,给人的信任感很好。但有些地方,却是用一些术语来掩盖不可能达到的事实,比如说对废物污染的处理,只是用新工艺新流程等几句话带过,而对小纸厂的后续发展,也没有具体谈到要怎么去操作,直说通过政府工作,就可将速生林木栽植项目推进,做到循环开发长期受到优秀的效益。

看到第二遍后,杨冲锋对里面的内容基本记住了,一时间觉得自己怎么回事对看文件也有提高了。想到看书,就像到最初张应戒让自己到书房里看书,谁知道一沾书就睡着了。想到这也就想到陈玲琳,想到两人之间在家里胡闹的情景。

文怡芳来电话,提到回水镇镇长李永辉到办公室里问到他们交上的项目报告,问杨冲锋要怎么样应对。她知道杨冲锋对这事的看法,可要应对这事,会牵涉到很宽,才请示杨冲锋。“让他上来吧,我跟他谈。”

李永辉走进县长办公室,心里有些惴惴不安,自己的出发点虽说是为自己弄些耀眼的业绩,也知道县长对小纸厂的项目不感冒,可回水镇不搞这些又能够搞什么?没有地利也没有物产,满山遍野的野生林木随着青壮年劳力的外流打工,迅猛地生长起来,要是能够充分利用当真是变废为宝。小纸厂的利润可不小,而投入的钱有不多,那个叫王辉的老板还能够先提供设备,之后用产品来抵设备款,这种生意要到哪里才能找到?

领导的意图永远是工作的方向,自己这报告,李永辉自觉得可以拍着胸脯挺起胸膛。可县长的工作思路却不在这里,他虽然对县里的事不是很清楚,但杨志远副县长说到小纸厂项目时,给他那种意思也就让他有所领悟了,好在书记对这项目很支持,要自己到县政府来申报。县长虽然大,但却大不过书记,这个道理就想胳膊和腿之间的关系,李永辉早就琢磨透了。想到书记对自己的关心,只要是开展工作,书记总是无条件地支持的。李永辉心里就有些底气,走进县长办公室里也就安定些。

杨冲锋见李永辉


状态提示:第241章 考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