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玄幻奇幻>山村布依>第七章跳圆对歌3
藏着无数孩童的童年记忆。

赶歌会,赶的是一种心情,赶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赶歌会,赶的是人们相聚的喜悦,赶的是美好的民族文化。村民们都是从周围的十里八乡赶过来,大家都充满热情,不怕辛苦,尽管有的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山路甚至更远,但我记忆中的赶歌会,每次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就连很多小孩子也都坚持自己走过来。大家都把一年两次的赶歌会当成是最美好的盛会。我小时候也常常跟随姐姐们往赶歌会跑,尽管累到要用手爬坡,走到小腿疼,但心里对这种热闹场合的渴望战胜了一切困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山村里的娱乐项目少之又少,当时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玩,就连听录音机也是少许人家才有,因此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们在闲暇的时间里,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自娱自乐,除了经常有的‘跳圆’、‘对歌’,更时尚一点的娱乐方式就是跟着录音机学跳舞,跳的都是在广东一带流行的‘现代舞’、‘迪斯科’、‘走鸭步’。当时的年轻人经常聚到有录音机的家里,听着磁带里的音乐,学跳‘迪斯科’、‘走鸭步’。我大哥也追赶潮流,到县城买了一部双喇叭的录音机,买了邓丽君,四大天王等一些当红歌手的磁带,还买了节奏感很强的迪斯科音乐带。每次晚饭过后,只要录音机响起,寨子上的年轻人都会聚到家里来玩,有时候还会带着从别处来寨子上吃酒席的年轻人,我大哥就是这样和我大嫂认识的。

大嫂家是我们县城郊区的,大哥是我们家的长子,从小就聪明过人。十几岁就自己学着做木匠,给家里做椅子做板凳,还做了一台组合柜,组合柜有三个层次,高的是碗柜,有门有抽屉,中等的是放茶杯和盘子的也有门,矮的是给我们写字用的书桌,台面底下是空的可以放脚。每次都用红色的油漆漆得光滑漂亮,还画上了生动的仙鹤图;二十来岁的时候,大哥还是寨子上第一个学会使用打米机的,所以当时我们家也算开始做起了打米的小生意,为了买机器的机油配件等,大哥就经常到县城里,才能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流行的时尚,买了双喇叭录音机,还娶了县城里的老婆。可惜天妒英才,年仅二十三岁的大哥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留下年仅一岁的侄子,妈妈也因为痛失爱子,一夜之间白了头。所以当大姐提出想要外出打工的时候,妈妈是坚决不同意,身怕大姐也会一去不回。但在当时,改革开放的热潮冲击着中华大地,沿海地区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工厂到内地大量招工,甚至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山寨,寨子上的年轻人们都跃跃欲试,大家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南下,大姐便是这样,成了寨子上第一批到广东打工的年轻人。由此,流传在山寨里的‘跳圆’、‘对歌’、‘赶歌’等重大的盛会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闯荡,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沿海城市中去了,从不与外省通婚的苗族、布依族也有了外省的女婿,外省的媳妇。这种发展中的融合也给山寨人们带来了新鲜的事物与新鲜的思想,山寨的生活正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渐渐发生着变化。也是在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大姐从广东带来的菠萝,还第一次见到了广东的姐夫,第一次听到了拐七扭八的广东话。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状态提示:第七章跳圆对歌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