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玄幻奇幻>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第142章 认知宇宙
浑天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张衡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绕着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着其余天体。有一个静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内部,星球各居其位,转动不止。

地球原来是近似圆形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被17世纪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所证实。

地心说、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提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

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运行论》正式提出了“日心说”观点,

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由于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为了捍卫日心说,不少仁人志士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

1609年,j.开普勒的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日心说,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1608年利普赛发明望远镜后,伽利略立即加以改造并指向苍穹。

1610年,伽利略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星际使者》,朦胧的银河原来是无边的星海,皎洁的月亮竟然布满了环形山,灿烂的太阳哪知会有黑子,而金星的相位变化和木星的4颗卫星恰恰是日心说最可靠的证据。

1687年,i.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

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带来了天文学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天文望远镜等观测和分析仪器的问世和改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愈加清晰丰富。望远镜的每一次发展、突破,都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飞跃,对数学、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生活在随着时光的河流慢慢转动,不知疲倦,又好似没有尽头。华枫在地下城外平台上,望着天上的星空,感受着*冰原上的空旷,心也跟着飘远。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结束这一切,做些对自己心里曾经向往的事情,而不只是为了生存。华枫心里默默地遐想。


状态提示:第142章 认知宇宙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