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李绩传>第三百三十五章 无忌坑太宗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三十五章无忌坑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看饶水平是低于他的爸爸唐高祖李渊的。

唐太宗李世民过高的提拔了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兄妹两人,结果这两人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反复的把唐太宗李世民给坑了。

高祖李渊第一次见李世绩后,就给予重赏,并且把李世绩的爸爸徐盖封王。而对长孙无忌没什么重赏。五十年后再看:唐高祖李渊看人真准。

而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赏赐已经达到顶格的地步,长孙无忌完全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如果再加大赏赐,唐太宗李世民只能脱下龙袍,让长孙无忌当皇帝了。

二十四功臣中,河间王李孝恭,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在大唐开国中立下赫赫战功,只能屈据第二,而长孙无忌没什么功,却位居第一名。

唐太宗李世民:名帅李世绩是长城,二十多年来,在宰相排名上只能屈据第二。而没什么才能的长孙无忌,却位居第一名。

唐太宗李世民曾过“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这句话也可明,唐太宗李世民看来:那三个嫡生儿子不好。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都没有教育好。女儿高阳公主胡作非为,闯下捅破的大祸,长孙皇后责任最大。

太子李承乾喜爱音乐、美女以及打猎,所作所为,奢侈靡烂。唯恐老爸李世民知道,所以普通的日子,面对太子宫官员,常常谈论忠孝道理,谈到深刻之处,甚至泪流满面。可是回到太子宫里,就跟一群卑鄙劣的人混在一起,yín_luàn猥亵,无所不为。

太子李承乾铸造8尺高的铜炉和6只脚的大锅,雇佣了逃亡的政府的奴隶。偷盗民间的马牛,太子李承乾亲自烹饪,跟他宠爱的差役,共同吞吃。太子李承乾又喜爱突厥语、穿突厥衣服,特别挑选了面貌像突厥的侍奉随从,每5个人组成一个迷你的部落,把头发梳成辫,身上穿的羊皮,到草地上放牧牛羊;所用的旗帜上面画的5个狼头,又裁剪长方形的幡旗,架设帐篷,太子李承乾出亲自住在帐篷里,捕捉羊只,宰杀煮熟了,拔出佩刀割肉,跟大家分享。经常对左右的下人,我假装是可汗,现在翘了辫子,你们都要仿效突厥饶风俗,来办葬事。”于是像死人一样躺到在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且依照突厥饶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很久之后,太子李承乾才高胸跳起来,宣布道:“有朝一日我统治大唐王朝,一定要率领几万的骑兵,到达金城以西去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给我一个将军,那就不会落到别人后面了。

汉王李元昌,常常做一些违犯法令的事。,唐太宗李世民几次派人前去谴责,于是李元昌心怀怨恨,希望政局发生改变。太子李承乾跟他这位叔父感情亲密,无论早晚,都一起出去游玩。把左右侍从官员及卫士,分成两队,二人各自率领一队,大家都身上披着毛毡缝制的铠甲,手里拿着竹枪竹刀,扎营列阵,大声嘶喊,冲锋厮杀,枪刺刀砍,往往流血受伤,当做娱乐。有人不听从命令的,就命令他张开手脚,抱住大树,加以毒打,甚至打死。太子李承乾:假使我今当上皇帝,明就在御花园里设一个万人营,跟汉王(李元昌)分别指挥,观赏他们肉搏战斗,岂不快乐!”又:我当皇帝,一定要尽情享受所有乐趣,有人规劝,立即诛杀,顶多杀几百人,大家就会自动停止规劝了。

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唐太宗心痛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幽禁别室,

同年四月,李元昌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等人尽皆伏诛,惟独主犯李承乾只被废为庶人。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见李泰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李泰声称: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这种残暴之人,如何能当了皇帝?

李治,一位史学家:李治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

另一位史学家:李治取得皇位继承权,无论“家”“国”,都成了输家,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比李治做得更坏。

长孙皇后三个嫡生儿子,都没教育好,女儿高阳公主竟然主谋造反,长孙皇后难辞其咎。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这几个人最终勾结在一起,秘密阴谋诡计,想要干些废除、另立起来皇帝的大事来了。在他们这几个人中,只有荆州王李元景是李唐王朝的宗室,自然成为拥立的对象。房遗爱与薛万彻密谋道:如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李元景为主。”李元景曾自言自语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五章 无忌坑太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