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李绩传>第三百五十章 仁轨固百济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五十章仁轨固百济

显庆五年(660年),百济王国被唐高宗李治派出的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打得亡国。

百济国亡国后,苏定方囚禁百济国王以及太子,放纵士兵奸淫烧杀,四处抢劫,百济王国青年老百姓很多人丧生。百济国内的反抗势力,不断的站起来,兴起了造反的士兵,妄想赶走仍然镇守在大唐百济旧国土地上的大唐的军队,刘仁轨牢牢的地固守在百济旧国的地区。

麟德元年(664年)10月6日,摄理熊津督府刘仁轨,上疏:我观察现在远征军驻防的部队,疲惫衰老的多,勇敢健壮的少,军服破烂不堪,不能遮蔽身体,一心一意只想着渡过海向西回归故土,毫无效命立功的意愿。我就问他们,从前在中原,亲眼看见老百姓响应官府的号召,踊跃从军,有的甚至自己带的军装粮食,称为有义师,为什么今会堕落成这个样子?

他们异口同声的道:现在的官府跟从前的官府不同,现在的老百姓的人心跟从前的老百姓人心也不同。从前,东征西讨,只要是为了国家牺牲,皇上都指派使节,前来哀悼致祭,或者追赠官位,或者追赐封爵,或者把死者的官爵转授给儿子兄弟,凡是渡海东征的,勋位都擢升一级。

可是,显庆五年(660年)以后,士兵屡次渡海作战,官府连一张纸的记录都没有,一旦死亡,无人过问。州县官府每次征召老百姓入伍当兵,年轻力壮的家境富裕的,就用金银财宝贿赂,都能逃避过去,而老弱的穷苦之人,征召命令下达之后,却要马上编入队伍,立即开拔。

最近,百济、平壤两次苦战,当时的指挥作战的将领,发布赏格,真是用尽心机,无所不樱可是,等到凯旋西归,大军一旦登岸,事情突然发生变化,听到的竟是一片捉拿之声,劳苦功高的民族英雄,身带枷锁,被拷打审问,强行没收他们得到的赏赐,删除他们建立功劳的记录,不堪忍受迫害的人们,纷纷逃走,地方官府传唤追捕,如同罗地网,世界虽然很大,但是仍然没有他们立足之地,公私交困,一言难尽。因此,最近从中原开拔时,就有人逃亡,甚至断臂砍脚,使自己残废,并不是到了海外之后才士气颓败。本来,战场上为国立功,升级受赏,应是一种荣耀。可是连年以来,即令已有官爵的退伍军人,一旦遇到征调,拉车挑担,劳累辛苦,跟一个平民老百姓没有分别,人们不愿意当兵,大概都是由于这些原因。

我又问他们:从前,士兵驻防5年都能够支持,现在才出征一年,怎么就如此穷苦?

大家一致回答道:当初我们出发的时,官府只教我们携带一年的装备,而现如今已经两年了,还没有回国的时期。

我检查了士兵们储存的衣服,今年冬,勉强可以支持,明年(665年)秋以后,便完全没有什么可以穿。陛下把他们留在海外,打算扫荡高句丽以及百济残余的反抗势力,高句丽一向跟百济联盟结党,互相援助,倭国距离虽然很遥远,但仍两地呼应,我们如果不留下军队镇压防守,百济很快就会恢复国家。现如今,既然已经决定驻扎防守,并且,更要开展武装开荒屯田,依靠的是全军的士兵,同心合力;而士兵们的心声,却是如此,怎么可能成功。除非是彻底改革,优厚地加以慰劳,该赏赐的一定要赏赐,应该惩罚的一定要惩罚,用以提高士兵的志气;如果仍然维持今以前的做法,恐怕体力疲惫,士气瓦解,没有办法为朝廷效力。听起来刺耳的话,恐怕还没有人向陛下报告。我把肝胆呈献在陛下之前,冒着被诛杀的危险,向陛下明。

唐高宗李治完全同意,派出右威卫将军刘仁愿,率领大军横渡黄海,接替百济地区驻屯军队的防务,下令刘仁轨跟他的部队,一同返回国家。

刘仁轨告诉刘仁愿道:朝廷派出部队,跨过大海向东征讨,打算消灭高句丽王国,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现如今,秋季的庄稼还没有收割完毕,士兵们却全部撤走,将军也跟着回去,蛮族刚刚被征服,人心不安,必定发生变化。不如仍然留下原来的驻屯军队,慢慢的教他们收割,一方面准备资金粮秣,分成若干个梯次撤退,军官以及将领更要留下来镇守安抚军心,不可以回去。

刘仁愿道:我上次回到朝廷,诬告陷害的谗言,像倾盆大雨一样,主要的就是攻击我留下了太多的部队,阴谋盘踞在海东(指朝鲜半岛),几乎难逃大祸。今我只知道执行命令,怎么敢自作主张!”

刘仁轨道:当一个重要的大臣,只要对国家有利,既然知道正确方向,就应该全力以赴,怎么能够有私心!”上疏陈述厉害,自己请求留下来驻屯海东(朝鲜半岛),唐高宗李治批准。

于是任命扶余隆当熊津都尉,命令他集结百济残存的部众。

665年7月,唐高宗李治下达诏书命令:熊津都尉扶余隆,和新罗王国的国王金法敏,化解从前的仇恨恩怨。8月13日,二人在熊津城盟誓。

摄理熊津大都督刘仁轨,送新罗王国、故百济王国、耽罗王国、倭国等国家使节,一同渡过黄海向西返回了大唐王朝,参与了唐高宗李治的泰山封禅大典。高句丽王国也派出了太子高福男前来大唐王朝,侍奉唐高宗李治主持泰山封禅大典。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章 仁轨固百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