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回唐>第124章 曲江池处,世事浮沉
小娘子在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跟众人施了礼,直接进去了。这时候的王芷薇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家闺秀,温文尔雅。

“这是李昌邑借用的一个刺史的别院,前两年这位刺史去往南方任职,家眷一并带了去,在曲江池旁的这所别院就空了下来。平时仅有数个家仆看管。这里位置好,又安静,所以便借了过来作为今天宴会的场所了。”

王四郎解释道,随后领着诸人往大门内而去。在别院的大门,有专门的人过来检查,待看到是王四郎的时候,开门让众人进去了。看来这次宴会的规格确实不低了,院落之中还有在附近来来回回走动的护卫,负责这次宴会的治安。

别院占地很大,这个院落的北面也就是靠近曲江池的方向却是地势最高的地方,那里的建筑也最为宏伟豪华。院子中间有堆砌的假山,山上有着小小的树木花草等景观,长廊遍布,还有小小的人工池塘,里面种了些荷花之类的水生植物。除此之外,院子之中还有不少的珍花异草,白沙流石,每走一步都是一处漂亮的风景。

去往正堂,也就是这次宴会的主场所,那里的景色又是另外一种了。

整座院落的重心就放在了靠近曲江池的一面,那里比曲江池的水位高了不少,临湖而建的殿堂高三层,十数丈高,若是登临至顶,整个曲江池的风光一览无余。若是想着去曲江池中游船,只需要前行数十丈,就有一个小小的码头,码头上停靠着数艘游船、画舫。这是一个私人的码头,并不对外开放,这曲江池很大一段岸线都被这座院落被包围住了。

一路前往正堂的路上,不少的人跟王四郎打着招呼,王四郎也高兴的回礼,很多人倒是认识王四郎的。王四郎停下来给李瑞和对方做着介绍,双方拱手施礼,嘴上说着久仰的话,站立片刻就去往别处了。

王四郎把李清、李瑞等人带到正堂旁边的一个休息的厢房,笑着说道:

“天色还早,很多人都还没有来,伯昌兄和二郎先在这里歇息,等下在过去欣赏歌舞。”

李瑞拱手谢过了。作为主事者的王四郎这时候大约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倒是坐下来跟李瑞、李清聊起天来。

“今晚过来的人中有名扬长安的李十二娘,她是剑器大家,一曲浑脱精妙绝伦,等下可以好好欣赏一番。此外还有红袖阁的崔朵朵娘子,一首琵琶催断人肠,是与李十二娘齐名的长安花魁。……”

“那倒是可以看到两人的表演了?”

李瑞笑着说道,脸上也流露出些许期待的神情。

李清在旁边听着,同样也有些期待了,自己过来就是为了看一看歌舞表演的,算是放松一下这几日紧张的神经,那李十二娘,李清是见过的,不知道红袖阁的崔朵朵又是什么摸样了。

“哦,这次宴会也有很多有名气的才子过来,宴会上必然会有诗作出来。二郎正好在这里,到时候何不也可以写上几首,让其他人品评一下。我记得二郎小时候可是神童,几首牡丹诗冠绝洛阳城的。哈哈。”

王四郎大笑着跟李清说道。

“这些年倒是不曾写诗,差不多也都快要忘掉了,到时候还是看看歌舞好了。”

李清笑道。这倒是实话,虽然说这时候单论自己的才情也还是有的,不过还真不敢说能比得过那些在长安城中混出名气的才子们。而作为文抄公的事情还是不要太高调的好,甚至于有时候李清想到李白等人的诗句的时候都还要小心仔细的想一下这些诗是不是已经被原作者写了出来。当然,这种情况几乎没有,李清也不会无脑到真去抄这时候在世的诗人的诗作。

“哈哈,对,对。今晚我们就放开心怀,尽情享受歌舞好了。”

王四郎笑着说道。

这时候旁边正堂那里有喧哗声传过来。王四郎站起来,

“伯昌兄和二郎稍待,我去前面看看,等下过来请你们过去。”王四郎吩咐了在旁边服侍的仆人好生伺候,连忙去往正堂那里去了。


状态提示:第124章 曲江池处,世事浮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