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五千年来谁著史>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

郑芝龙并不知道就自己领兵在通州城下的三两日里,满清内部已然就出现了不小的变化。曾经被黄台吉反复吊打的漠南蒙古竟然起了小心思。

他也不知道阿济格的兵马竟然至今还滞留在辽河左右,虽然一部分人马已经渡过了涨水期的辽河。

郑芝龙唯一能牢牢掌控的就是现在的战局,他需要在最短时间里攻克通州城。

哪怕眼前的通州城是一个绝对的硬骨头。

那一个个棱堡真的很叫人牙疼的。

但通州城也并且全无破绽的,对比通州城南、城东和城西,城北就是通州防守力度最小的所在,因为那地方有一条运河穿过。

所以,通州城的其他三面都是有两座小棱堡防御,但在城北,却只有孤零零的一座。

不是说这座棱堡不中用,质量差,相反,这座棱堡还是通州棱堡群中最大的一个呢。可通州城它并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城池。

明洪武元年{1368},因运河漕运兴起,明将孙兴祖督军士夯筑城墙,外砌城砖,连垛墙高三丈五尺,城周九里十三步。

明永乐帝迁都燕京,南北漕运岁入四百万石,通州作为南北漕运的尾间,城市的主要发展是扩建仓库带起的。因为通州在运河上的重要地位,通州仓规模不断扩大,且城市地位日渐提升,短短二三十年里便在城西就陆续建起了好几座大仓。

到了正统年间,瓦剌军袭扰京城。总督粮储太监为护卫西、南二仓,奏建新城。新城东连旧城,周围七里。只设二门,城墙高也只及旧城的一半。

如此直到了正德年间,这新城城墙方被增筑与旧城平齐。

所以,这通州城等于是一大一小两个方框拼凑在一起,城南宽近五里{新旧两城相加},城东{旧城城墙}宽止二里又一百五十步。而城北与城西{新城城墙}那就是一个‘台阶’了,沿着运河而筑,新城西城约有两里长,城北却是旧城两里又五十步,新城两里又一百八十步。中间有一条百步长短的城墙{旧城的西城墙}相连通,那本就是旧城的西城墙。

城北的这座棱堡那就修筑在新城旧城的交际处,向外伸出的四个三角炮台{方天画戟形},各有一门大炮斜对着新旧两城的北城墙。再加上城外的运河,虽然这只一座棱堡,数量最少,但也并非是泥捏的。

郑芝龙选城北作为突破口,也只是因为这地方相对其他三个方向而言更便于得手罢了。

从火炮的散弹射程外铺填运河,那就是要承受着通州城上和棱堡两面的夹击,也就是郑芝龙手下有不少的俘虏,若是全叫郑军去,那损失可就真的大了。

郑芝龙定下的位置是新旧两城贴近城墙角的位置,却又不超过城角,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隔绝来自城东城西两面棱堡的威胁。

那先就是调动火炮,把一门门大炮从城南城东运送到城北,也就是之前时间里,郑军早就把事情做妥当了,运河两侧早就填塞的瓷实,现在把一门门大炮送过河去,一点也不耽搁时间。

豪格也不是傻子,自然清楚郑军如此动作的用意是什么。

清军也在城北着重增添了重兵,再叫一等公图赖亲自坐镇。

所以,这战斗一开始就特别的激烈。

郑军先就组织战俘去填河,城头上、运河以南的清军第三道防线里的兵马,还有棱堡,噼里啪啦的,qiāng炮都一窝蜂的打来。

就算郑军组织火力压制了通州城头的清兵,同时战壕也挖到了运河边上,组织臼炮不停的轰击对岸,可被驱赶着去填河的俘虏还是死了一大片。

qiāng炮杀人是再厉害不过了,速度也远比弓箭和挥舞着刀qiāng省事。可俘虏们却一个也不敢闹事,郑军黑压压的兵马围在两边,上百门大炮摆在身后,那要压制城头都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他们要是敢闹出幺蛾子来,一排排炮弹轰过来,俘虏们拿什么抗?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去填河呢。

往来一次就是一分,攒够了十分就能走出劳改营了。而攒不够十分的,那也能削了身上罪过不是?

劳改营里最基本的就是五年光景的。

通州城头上的火力被压制下是很简单的事儿,噼里啪啦的炮弹打过去,不说是敌楼、碟楼的,就连城垛女墙也都给炮弹削平了。整个城墙恨不得只剩下光溜溜的墙体。图赖手中握着再多的兵也不敢派上城。然后就是清军的第三层防线。

郑芝龙靠的还是辣椒zhà dàn,而这一招偏偏就很难防的下。

再不辣的辣椒下锅遇到高温后还呛人鼻子呢,眼下这些可都是郑芝龙特意寻来的辣辣椒。在药粉爆燃的一瞬间里,骤然暴起的高温可不就能把它们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要不是有辣椒zhà dàn,郑军想要拿下清军的防线,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咳咳咳……”图赖气的胸口疼,却也没奈何。只眼睁睁的看着郑军顶着棱堡的炮弹拿下战壕。

虽然不可能否认棱堡的威胁,但那棱堡上一共四门大炮,两边平分也只两门火炮,就是能制造再大的伤亡,又能有多大呢?

他应该感到万幸,鞑子打造通州的时候只在城北设立了这一座棱堡,还建造在新旧两城的交际线上。以至于棱堡上的火炮虽然能照顾到新旧两城,但棱堡的位置特殊,这大炮却怎么着都无法跟通州新旧两城的北城墙平行。这般的,大炮对于城墙的防护力可就无形中被消弱大半了。

如果多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