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初唐大农枭>第两百一十三章 坑人之道
我也可以出售一些给你。”于秋神秘一笑道。

“这望远镜售价几何?”王珪闻言,十分庆幸的道。

于秋笑着答道,“不贵,一千贯一根。”

“那秦王在你这里买走了多少根呢?”王珪又问道。

于秋再度答道。“一百根。”

“那我代表太子买两百根,不知道于都督手上可有?”王珪一脸期望之色的看向于秋道。

“两百根这么多么?只怕有些紧张,不过,我会尽快让属下给你凑过来的。”于秋露出一丝为难的表情道。

“如此,于都督可以在契约上再添加二十万贯。”

“成交。”

于秋谈定了此事之后,笑着伸出了手,准备给王珪来个握手成交礼,却不想,王门用差异的眼神看向了他,于秋只得赶紧将伸出去的手往马棚方向一转,做了个请的手势。

“那就有劳于都督带我来这里一趟,我这就去选马。”王珪拱手朝于秋行了个礼,就将刚才于秋给他的千里镜宝贝似的揣入怀中,朝马棚里走去。

看着他的背影,于秋皱了皱眉头,心想,自己是不是该洺州推行一些新的礼仪风俗了,否则,想跟别人装的亲热点都不行。

“公子,您将马场的马都卖了,今后洺州军要用马可怎么办?”马场的负责人于哲向于秋问道。

“洺州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对外战事,即便是有,也只需要出动鬼面骑士就成了,又何须养这么多马呢!一万多匹马,一天所需的草料,可都不少,白白养着多不划算,卖给李建成,让李建钱去弄粮草养活它们才差不多。

而且,你可别只想着养马,把贩马的生意做起来才是,这几年李唐的边境不会太安宁,对于马的需求很大,把突厥人的马弄过来卖给他们,才是我们的盈利模式。

至于养殖咱们自产良种马的事情,交给那些专业的马奴就好。”于秋给他解释道。

“可是,五十贯一匹的价格,并不算高,李建成需要的那么急切,您就是把价钱定在六十贯,七十贯一匹,他们也一定会要的。”于泽不解的道。

于秋笑道,“咱们洺州卖马,可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要充分的考虑到政治问题,只有让李建成和李世民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他们才会把洺州当成不可缺少的合作对象。

而且,做生意,要考虑长远,在价格预期走低的时候,只有比市价稍低,别人才愿意找你大量购买。在价格预期走高的时候,可以按照市价对外出售,总之,不要给别人你在坑人,你比别人贵的感觉。”

“可实际上,公子就是在坑人吧!”于泽理解了于秋所说的意思之后道。

现在,越冬场即将开建,突厥的各种牲畜都将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于秋手中,在粮食价格跌到落两贯钱一石以下之后,牛马牲畜的价格肯定也会有巨大跌幅,只是马属于战略物资,价格下跌会比市场慢一步而已。

至于望远镜,它在洺州的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等到李唐朝廷大量的采用这种简单的竹筒望远镜之后,于秋就会将铜管,可伸缩调焦距的望远镜弄出来卖更高的价格,再之后,效果更好的,可变焦双筒望远镜再度推出来,一轮一轮的赚他们的钱。

“让被你坑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被坑了,或者,让他们被坑了之后,还对你心存感激,觉得你是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这才是坑人之道,也可以称之为经商之道,毕竟,经商的本质就是投机倒把。”于秋笑着点拨于泽道。

“公子专门到鸡泽县来,应该不是为了卖马这点小事吧!”于泽拱手点头表示受教之后,又向于秋问道。

于秋点了点头答道,“当然,鸡泽县的中下田比较多,适合种燕麦和草料,我这趟要在这里待不短的时间,准备春耕的事情。”

“积雪融化至少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这么早就开始准备?”于泽有些意外道。

“当然,因为我要亲手种植一万亩燕麦,而且,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此外,针对咱们的良种马的体格和特性设计的马铠,也要开始研究了。”于秋点头道。

“亲手种植一万亩燕麦?这,怎么可能?而且,以您的身份,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种植燕麦田上?即便是一万亩燕麦田的产出,对你来说,也不值一天的收入吧!”于泽更加不解道。

然而,于秋却无法给他解释,因为这是系统任务。


状态提示:第两百一十三章 坑人之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