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上品闲人>第七十九章 状元饼

湖心亭子里,微风习习。

一众读书人坐在亭子里,正在慷慨激昂地讨论,讨论的半月后是即将到来的解试,解试也叫秋闺,是州府举行的科考,参加的都是各县的学子,解试录取就是举人。一旦中了举人,才有资格踏入了仕途,前程不可限量。

读书,入仕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愿望。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遇到科考之年,举国关注,距离秋试还有一月,这些人已经按奈不住激动了。

朱大成知道宁放不读书,随便寒暄了几句,便走回去了。

宁放自然也懒得去听那些,和小攸宁回去,他把小攸宁送回客店,也回去了。

夕阳西下,远处的护城河两岸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色,杨柳依依,河,岸,柳树,和渡口落寞的渡船描绘出了一幕绝美的图画。

金黄色的残阳倾泻在大地上,仿佛打翻了颜料桶,汪洋姿意,却涂抹出一幕磅礴恢宏的画卷。

河边柳树下,钟兆文老先生和沈姑姑在下棋,小婵儿蹲在旁边,无聊地看着。

一边是身后繁华热闹的坊市,一边是河边寂静无声的落寞,动和静,热闹和寂寞,喧嚣和宁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使再高明的画师也描不出这样的画卷。

宁放站着,说不出的心头激荡,他走过去,小婵儿看见了高兴地跑过来。

“宁哥哥,好久不见,婵儿想你了。”

“小婵儿,我也想你啦。”

宁放敲敲婵儿小脑门,自然想起小攸宁,并在心里把她们做了比较,她们两个都是聪明伶俐,小婵儿天真浪漫,而攸宁则多了大人的精明。

“宁哥哥,是不是你做了人家女婿就不理我们了。”

“呵呵,小丫头,怎么会呢,想吃什么,宁哥哥给你买。”

小婵儿立即拍着手喊道:“我要吃状元饼”。

果真是科考快要来临了,状元饼都来了。

这状元饼,顾名思义就是精明的商人为那些赶考的秀才准备的,面料拌以食油香料,上等枣泥作馅精制而成。成品图案清晰,质地细腻,入口绵软,富油脂光泽,透枣泥香味。

每逢乡试前,街上食肆,路边摊贩就有吆喝叫卖,那些各县来参加会试的秀才为图吉利,人人争着购买,普通人也喜欢,因为它实在好吃。

宁放看了一下旁边,钟兆文和沈姑姑都沉浸在棋局里,微微一笑,拉着小婵儿去街上买了二盒状元饼,给小婵儿一盒,另一盒带回去给李冶。

这段时间,他整日想着改造宅子的事,几乎忘了家里的小丫鬟。

他提着一盒饼回去,李冶在厨房,喊了一声:“公子,我熬了汤,等会儿就好了,你别出门了。”

自从宁放成了周家女婿后,李冶起初闷闷不乐,但过了几天就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她本来就是宁家收留的仆人,如今父母去世,无处可去,一个女孩子早就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

宁放把状元饼放下,回到自己屋里,外面已经黑了,暮色低沉,点上油灯,拿出那张设计图纸看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冶在外面惊讶地叫了一声,跑进来:“公子,哪里来的这盒饼干?”

“给你的,吃吧。”

“公子……”

李冶看着宁放,直到她确信了,高兴地抱着盒跑出去,但只过了一会,她又跑进来,道:“公子,桑大爹经常帮我们,还是把这盒饼干给桑大爹吧。”

宁放无语,也懒得说话,哼了一声。

……………

清晨,薄雾淡淡,胡同里牛车,马车,驴车霖霖,菜农一边吆喝着,一边大声和熟人打招呼。

宁放站在胡同口,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改造宅子的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进度大约二个月就能完成。对这个落魄的浪荡公子来说,难得这么认真的做一件事。

他今天要去府司西狱探望邓大,邓大被刑部判秋后处斩,时日无多了。

那场无妄之灾过后,宁放让李冶去探望过多次,因为贫困潦倒,难以为继,好久没去了。现在,他身上有周家给的银票,再不去探望就没有机会了。

雾气很浓,宁放搭乘一辆牛车,只能看见前面十米范围,一路颠簸,路过白山棋院时看见赫老夫子在门口锻炼身体,老人身体越来越差了,天天熬药,隔着很远都能闻到一股草药味。

从西城往南城,路上基本上都是菜农和小贩,看不到一辆富人的豪华马车,赶牛车的老人急着早点到南城,不住地催赶牛,一直等雾气慢慢散尽了,才看见旁边一个个破旧低矮的住户门吱呀打开,睡眼惺忪的男人女人懒洋洋走出来,急急忙忙飞奔向厕所。

偶尔冒出来一条野狗,冲着牛车嚎叫两声,落荒而逃。一个衣衫褴褛,连鞋子都没有的老婆婆站在路边双目无神地看着宁放,宁放掏出一点碎银子扔在老婆婆面前,然而或许是麻木了,老婆婆并没有急着捡,而是看着他露出一个僵硬的笑容。

牛车走了一个时辰,快到南城了,沿途的气象才慢慢变了,房屋变得高大明亮,道路宽阔,一辆辆豪华马车响着铃铛奔驰而过,穿得漂漂亮亮的童子走出家门,高高兴兴地去府学。

这是武朝大观十三年秋,宁放眼里的齐州府,繁华而又贫瘠,喧嚣而又宁静,普通的菜农满脸菜色,焦急地赶着牛车,唯恐去晚了占不到好摊位。茶楼酒肆陆续开门营业,哪家的富家公子刚走出家门,提笼架鸟,站在街边琢磨去哪家食肆吃


状态提示:第七十九章 状元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