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科幻未来>火影之黑色羽翼>第12章 奥哈拉 (上)
而成一身之气,《内经》称为“人气”。

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成为胚胎,人尚未出生之前,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根本。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灵枢刺节真邪》称之为“真气”,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难经》称之为“原气”或“元气”。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简称为“谷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部分。《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另外,水谷精微化生的血和津液,也可作为化气之源。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需要依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才能吸入体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清气参与气的生成,并且不断吐故纳新,促进人体代谢活动,因而是生成人体之气的重要来源,清气随呼吸运动源源进入体内,不可间断。

(二)相关脏腑功能

从气的来源得知,人体之气的充足与否有赖于全身各个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其中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尤为密切相关。

1、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因而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对于气的生成至关重要。肾封藏肾精,不使其无故流失,精保存体内,则可化为气,精充则气足。如若肾失封藏,精耗则气衰。

2、脾胃为生气之源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脾气升转,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为血与津液。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与津液,皆可化气,统称为水谷之气,布散全身脏腑经脉,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所以称脾胃为生气之源。若脾胃的受纳腐熟及运化转输的功能失常,则不能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微,水谷之气的来源匮乏,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故《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3、肺为生气之主

肺主气,主司宗气的生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气,通过吸清呼浊的呼吸功能,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吸入人体内,同时不断地呼出浊气,保证了体内之气的生成及代谢。另一方面,肺将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者结合起来,生成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走息道行呼吸,贯注心脉行血气,下蓄丹田资元气。若肺主气的功能失常,则清气吸入减少,宗气生成不足,导致一身之气衰少。

总之,肾的生理功能与先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与后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诸多脏腑的功能协调,密切配合,则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不断,人体之气得以充足旺盛。如若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任何环节异常或失去协调配合,都会影响气的生成及其功能的发挥。

二、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气有运动的特性,气以其运行不息而激发和调控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止息,机体新陈代谢的气化过程因而停止,则标志着生命过程的终止。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的运动形式,因气的种类与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所谓升,是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是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自外向内的运行。例如呼吸,呼出浊气是出,吸入清气是入。而呼气是由肺向上经喉、鼻而排出体外,既是出,又是升;吸气是气流向下经鼻、喉而内入肺脏,既是入,也是降。

人体之气运动的升与降、出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虽然从某个脏腑的局部生理特点来看,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等,但是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升与降,出与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只有这样,才有人体之气的正常运动,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方面,气必须有通畅无阻的运动;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必须平衡协调。具备这两点,气的运动才是正常的,这种正常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

3、气运动的意义

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同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适应,也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例如人之吸入清


状态提示:第12章 奥哈拉 (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