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科幻未来>乱世栋梁>第八十二章 局面

上午,军营校场里,兵卒们进行日常训练,场地边上,李笠看着几个兵摆弄一套装置。

这套装置,外表是个独轮车,车上木箱装着一大捆绳索,绳索上等距离做有标记,为测距绳。

整套装置名叫绳尺,由尺体(绳索容纳器)、车体和转轴等三部分组成。

尺体为一个具有定位点与车架的木板构架,其定位点可插入丈量起点处的泥土中。

呈直角分布的两部车架可以分别固定两部“车体”。

两部“车体”上又分别有一转轮,转轮上缠绕着标有许多标记的麻绳。

而两支“转轴”则用于丈量结束时的绳尺收回。

绳尺丈量工作时,一般由三人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尺体于起点处(可以是丈量段中间点),并负责记录两边绳尺的读数。

另两人则一人一边,反方向拉长绳尺到丈量段终点处,完成一次丈量。

三名兵卒在标定长度的空地上,完成了一次丈量,李笠用怀表记下时间。

随后,另一套装置上场。

此装置也是装在独轮车上,但独轮车只是个单纯的载具,一名兵卒从独轮车上提起一物。

李笠定睛一看,却是个装在十字形架子上的木匣,内里卷着一卷竹篾。

容纳木匣的十字架为木制,尺体为竹篾,即蔑尺。

其转心、钻脚为铁制,侧面又有可折叠的摇柄。

整套装置名为“丈量步尺”。

使用起来,只需两个人:一个人将这大卷尺的钻脚定在丈量起点,另一个人拉着蔑尺前端向前走,抵达丈量终点。

两人一起将蔑尺绷紧,位于起点的人,记下蔑尺上的长度标记。

随后,终点的人放开蔑尺,位于起点的人转动摇柄,将蔑尺收回。

李笠同样对蔑尺的丈量过程计时。

随后,第三套装置上场。

这装置看上去像是个带轮推杆,为长杆加一个轮子,名为测距轮,轮轴侧面有机械计数器。

计数器有两个计数功能,一是计圈数,二是计单圈转动长度(不满一圈时)。

按下计数器的按钮,计数器清零。

人握着长杆的握把,将轮子放在丈量起点?然后推着轮子向前走。

轮子转起来?其轮轴侧面的机械计数器就会开始计数。

当轮子抵达终点时,抬起轮子?记下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再加上单圈转动长度?便可获得丈量距离。

测距轮的测距速度很快,在三套装置之中?对同样长度的测距(丈量)?耗时最短。

且重量轻,一人便可携带、操作。

毫无疑问,仅就纸面参数而言,测距轮是各地官府对土地进行丈量时的最佳工具。

真是这样么?

不是。

测距车的结构简单?但机械式样计数器的机构不简单(相对而言)?即便装着铁外壳,也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撞击而出现故障。

机械计数器的部件多为铁制,在实际使用中,很容易生锈,所以需要经常拆卸、保养?基层吏员不具备这种能力。

使用过程中,还会有一个问题:推着测距轮走?未必能走直线,那就得拉起长绳?或者在地上画直线,以便测距轮跟着走直线。

这会增加工作量?而且既然都已经拉绳了?何不直接用绳尺测量?

若不拉直绳、画直线?就这么丈量土地,用结构更简单的“步规”,更加方便、简单。

步规,就是类似圆规的“人”字形工具,其两脚间距离是固定的(譬如五尺),简单实用。

所以,根据徐州各地的使用心得,综合考虑下来,还是“丈量步尺”(大卷尺)好用。

因为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绳索要比同等长度的竹篾所制蔑尺重很多,所以收放以及携带时十分费力。

且绳子的松弛程度,也会影响丈量的准确度,而竹篾不存在这个问题。

“丈量步尺”结构很简单,随便找个竹木匠就能制作,且修补起来很方便,相对耐用,制作和维护成本低。

所以,徐州州廨将经过实践所得最佳丈量工具“丈量步尺”,上呈朝廷,恰逢朝廷实行土断。

土断的目的是户籍整顿,并对新编入籍的户口名下田业进行丈量,以便征税,所以便宜好用的“丈量步尺”正好派上用场。

李笠让兵卒们把装备收好,看着那制作精良的测距轮,只觉可惜。

可惜,土断的实施范围有限,且因为实施对象的缘故,“开源”的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李笠觉得,朝廷应该排除万难,对户数和田亩做一次真正的清查。

尽可能发现更多的隐户和隐田,将其纳入官府管辖之下。

如果做不到,靠着土断想要大幅增加税收,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摸清大地主、豪强们名下有多少隐户、隐田,肯定不容易,但不这么做,暮气沉沉的国家就一天天烂下去。

天下三分,当三个国家相互间都奈何不了谁时,谁犯的错越少,谁越能“苟”,笑到最后的几率就越大。

但想要“苟”,财政要撑得住,养活一支好歹能看家的军队。

随着李笠对朝廷一些情况的深入了解,他越发觉得,财政问题是个大问题:朝廷的岁入勉强够花,几乎没有盈余,想要有所作为,无以为继。

这个问题,无论是谁来当皇帝,都得面对,解决不好,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李笠看着校场上操练的兵卒,想起自己和张铤、祖珽归纳出来的一组数字: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局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