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科幻未来>华娱之别样人生>第923章:圈子

“轻舟,你们新项目的合作方太多了吧,我今天去公司,听曾佳说,居然有6家,有必要吗?”

自从拍完《琅琊榜》,童丽雅忽然有了斗志,对幕后工作有了不小的兴趣;

“六家你就觉得多了,如今投资上亿的影视剧,哪家公司都不敢说稳赚,没个十家八家的投资方,心里没底呀!”

童丽雅可爱的睁大双眼,似乎没懂的样子;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张伟平,江志强那样的胆识和勇气,敢把所有身家都投在一部电影上的,因为一旦失败,后果很严重。

十三钗之后,二张分手,新画面没了,

再追溯更久;

如果,当年泰坦尼克号不在全球大卖特卖,20世纪福克斯就不存在了。

1980年的天堂之门额度失败,就让出品方联艺电影公司的母公司泛美电影公司退出了电影市场。

前车之鉴啊。

投资组合的原理告诉我们,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电影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如果卖不了,就只剩下一堆没用的胶片。

拍电影要找剧本,立项,找演员,拍摄,完了要送审,拿到放映许可证,然后发行,定档期,宣传,上映,最后下片和影院结账,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复杂。

所以聪明的做法就是,把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拉进来共同投资,你负责制作把控质量,发行宣传他来,院线方面我来搞定。

一方面规避了风险,谁能保证票房一定大卖?

一方面各方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了,有些制作公司不擅长发行和宣传等等的,外包给外面的公司,出的钱少,人家手上也有其他的电影项目,凭什么把你当亲儿子对待。

一个片子的成功一定是集质量,发行,营销,排片各个环节的成功。小时代,栀子花开这类奇葩另说,前者积累了那么多读者群,后者是拼了这么多年积聚的人气。

拍电影,拍大片,投资上亿的已经算是大的项目了,虽然票房集中在上映一个月左右,但整个项目从立项,拍摄,后期,好歹要十个月一年的时间吧。

遇到王家卫那样的导演另说,其中还有审查不通过,一改再改,档期遥遥无期的,比如宁浩的无人区。还有期间,哪个主演爆出个吸毒或者其他的丑闻,那这个片子就要出事了。

不可预测的事太多了;

譬如国内的几家上市公司,光线,华艺的财务报表,几个亿的净利润,一年要拍那么多电影,一家独搞的话,要多少的现金流啊!

不是每家公司的老板都像孟轻舟那般土豪的!

孟轻舟平时经常把万重山影视合作项目的流程计划之类的让童丽雅、紫萱她们自己看,有不懂的,也会让周芸安排专人给其指导;

做艺人,特别是女明星,如果不是靠演技吃饭走偶像路子的,没有一技傍身的话,年过三十之后,很难说能再红几年,虽然紫萱她们不愁吃穿,但谁还没点事业心,就算是为了面子,几位妹子也想再风光几年;

“我看你们计划书上,除了中影、光线、博纳,居然还有西影、上影,国内的几大圈子都被一网打尽了,难道万重山这么强的实力,还担心圈子里有人桎梏?”

俗话说的好,“人无圈子难立足”,在中国影视界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影视人,都是一波接着一波涌现,人多起来了自然就成了圈子,毕竟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圈子就像是划分资源的界限,在一位亦或者是多位大佬的,才华和资本的建立下,在一块有限的蛋糕上,去分割到最大块,这便是圈子文化,在影视界中,素来都有京圈、沪圈、东北派、西北帮的说法;

京圈,众所周知,京圈里的大佬,毕竟背靠着首都,无论是资源还是人脉,那都是顶级水平,所谓京圈,最讲究的不就是背景,在这些人眼里,没有这个必要因素,你连门槛都看不见,更别说加入他们;

那么京圈的核心人物都有谁呢?

一般来讲,王硕、叶景、郑小龙、马未督等人,都是京圈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互相串联信息共享,之后更是引发了一群后续力量,冯剧刚、葛尤等大腕的加入,就是最好的证明,要知道,这些人可不只有北京户口那么简单,他们的背后有着深厚的资源,而且在圈中都是佼佼者的存在;

事实上,早期的京圈并不是如今这般状况,当年讲究的比较繁琐,而且圈内的人数很少,拍摄的基本都是文艺老范片;

那时的老北京文化底蕴,可太管用了,无论是《甲方乙方》还是,《过把瘾》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影片,不过这些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老北京的腔调,思维以及风土人情,甚至片中的基调,基本都是讽刺以及揭露等,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作品得到了人们的拥护,就跟当今爱国题材影片一样爆火;

在孟轻舟看来,所谓的京圈,充其量是影视界的一颗明珠,尽管如今已然暗淡,但它曾经闪耀过;

值得一提的是,王硕作为京圈文化的引流者,在他的带领下,这些影视作品确实火了起来,但深入了解的话,你会发现用的都是同一种套路,无非就是年少轻狂后,回到家乡,受到体制的约束,过上平稳安逸的生活,之后开始反抗,最后劝说人们,不要迷恋体制生活,抨击体制带给他们的危害,认为会禁锢人们的思维。

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尤


状态提示:第923章:圈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