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民国抗日小兵>第37章开拔了

誓师大会是在天黑后进行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大幅标语和口号,装点着彩色灯光,布置的庄严而隆重。全旅宣誓之后,主席台上突然灯光熄灭。

这时原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王主任一手拿着一把大电筒,照着另一手中的红五星帽徽,闪闪发光。王主任高声问:

“同志们,这是什么”?

“是红五星”。

“对,是红五星。我们现在把这颗红五星从帽子上取下来,换上了青天白日,但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全旅同志齐声高喊;

“对,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有不少人在这个难忘的时刻哭了。流下了告别红五星、告别红军的眼泪。

当晚给全旅同志放了电影,是什么影片记不住了。但影片是无声的老式影片,只见影片上的人影在机械地动作,没有声言。

这是张庆林来到这个年代第一次看电影。

誓师大会快要结束时,突然来了一阵雷雨,部队冒雨返回驻地。

暴风雨太大了,把张庆林刚戴上大一圈的国民党军帽吹走了。回到驻地第二天张庆林又把红军五星八角帽戴上。屈振东队长笑着对父亲说:

“这不行,不能再戴红军军帽了,我到供给处再给你领一顶白军帽子好了”。

8月22日三四四旅全旅举行誓师大会之前,部队组织建制已调整结束,服装也更换完毕,并且发了冬装,已是整装待发。

团宣传队因为只剩下五个人,已不可能组织演出。但是为了向群众宣传我党和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唤起群众的抗战热忱,团政治处组织本处干部和宣传队合作,赶排了宣传队的两个剧目《亡国恨》和《亡国奴的味道》,以便在部队开赴抗日前线的途中,向群众演出。

8月24日,六八七团在三四四旅编成内,沿着渭北高原的古驿道,经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向黄河岸边的芝川镇开进。

开进的第二天,宿营蒲城县,六八七团宣传队驻在蒲城大塔旁边的一个小院内,要仰着脖子才能看见塔的顶端。在蒲城,团宣传队和政治处的干部同台合作,在一座大庙的院内,演出了红军改名后的第一台戏。这里的老百姓是第一次看见演现代戏,又是宣传抗日的戏,看戏的人把大院里挤得人山人海。

经过几天连续行军,六八七团到达黄河西岸的芝川古镇。芝川东临黄河,镇子不大,但小街上有不少商店,比较繁华。芝川是黄河出龙门以下的第一要津,是秦晋的咽喉,历史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部队进入芝川后,立即准备渡过黄河。

到达芝川,张庆林跟随老大哥焦延,还抽空去瞻仰了一下司马迁墓。

这座不大的寺院式的建筑,位于芝川古镇的西山坡上,殿前有一条沿坡而上的石阶,人们沿石阶而上,进入殿内,正殿内有司马迁的塑像。寺院周围古木参天,松柏茂盛。

8月31日,天空晴朗,微风徐徐,黄河水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向南流去。站在黄河岸边向南看去,一望无际。

六八七团全体指战员,在芝川东边的黄河渡口,登上了大木船。全部人马上船完毕,团首长发出起锚开船命令,各条木船缓缓离开岸边,向东南方向驶去。

8月是黄河汛期,黄色的河水汹涌澎湃,急浪滚滚,咆哮着,流淌着。上百人的木船,在激流中,忽高忽低,飘飘荡荡。梢公们用力掌着舵,摇着橹,高声吆喝着:“划哟,划哟,用力划哟”。使着全身力量,把船向东驶去。因为水涨浪急,河面加宽,整个船队经过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黄河东岸。

六八七团在惊涛骇浪中,顺利渡过黄河,在山西荣河附近上岸,然后经过荣河县城向侯马前进。经过荣河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街道虽然不宽,但街的两边摆着茶水,站满了小学生、工商人士和普通群众。小学生打着洋鼓,吹着洋号,其他人手里举着小彩旗,高呼着:

“誓死不当亡国奴”!

“热烈欢送八路军北上抗日”!

“军民合作,抗战到底”!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青年们高唱着《松花江上》和《九一八》,以鼓励红军战士开赴前线。六八七团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雄壮的步伐,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通过县城。

此时,平津已经失陷,日本侵略军正在分兵两路,向山西的大同方向进攻。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已在上海登陆。华北危急,山西危急,绥远危急,上海危急。日本侵略战争在扩大,全国的全面抗战在兴起。

山西已经变为抗日前线。阎锡山土皇帝的大门,眼看着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开。侵略者的枪炮声,唤醒了山西人民,唤醒了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上前线去,抵抗侵略者。

地处山西省南部的小小荣河县城也发出了抗日的怒吼。特别是一年前横扫晋西的红军,现在的八路军从这里经过,开赴抗日前线,更唤醒了人民的抗战热忱。人们对“红军”抱着极大的希望,期望“红军”旗开得胜,挡住日本侵略军,保卫山西,保卫华北,挽救民族危亡。

团宣传队和政治处的干部,在荣河进行了东渡黄河后的第一场演出。《亡国恨》和《亡国奴的味道》的演出,使群众从剧中目睹了东北三省人民当亡国奴的悲惨情景。加上演出前主持节目的简短讲


状态提示:第37章开拔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