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大宰相>第97章祸首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

这是百度上对杨涟的记载,同时后世不管什么立场的文人,就算后来投靠满清的阉党冯铨,对杨涟都要恭敬有加。

杨涟是赵和知道的仅有几个明末人物,同时赵和知道杨涟幼时家贫,所以杨涟在当官后对百姓很好。后世有记录,当杨涟被阉党抓住押往京城的时候,当地百姓知道后夹道恭送这位清官。

赵和知道面前这位硬骨头为人极正,如果真的知道自己的真实目的,肯定站笼三日。赵和看到当时赵芳的惨死,可不想被八月的骄阳晒上三天。

当然赵和以前就准备投靠杨涟,对自己乱收费一事也早有准备,所以听杨涟问起时,不慌不满的说道:“启禀县尊,卑职在县内试行新的收费方式,是因为卑职发现现行赋税制度十分落后,所以准备尝试新型的赋税征收制度!”

赵和这句话中间新名词很多,但杨涟和钱谦益都是大知识分子,稍一迟疑就知道赵和说的是什么意思。钱谦益听赵和大放厥词,讥讽道:“你想改变现行赋税制度?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一个不入流的役头,就想改变通行数百年的朝廷体制,你以为你是朝中诸公吗?”

钱谦益看不起赵和也很正常,赵和一个役头,在他眼里和要饭的乞丐差不多。你能想到某天一个乞丐大放厥词对朝政侃侃而谈吗?

可是杨涟却不这么想,与刚当官就死了爹的钱谦益不同,杨涟毕竟当过近十年的官员,朝中户部观政当过,地方官也当过,对当今朝廷的赋税制度还是有些了解的,可是让杨涟反感的是改革这两个字。

杨涟属于东林党,属于实打实的保守派,在加上明代改革家张居正死了不过三十多年,朝中对张居正改革多有怨言,当年万历皇帝还将张居正所修订的法律全部废除,所以现在朝廷上基本上都是保守派当道。

大家因为各种不同的利益大骂张居正可以理解,但国家存在的具体问题摆在那里,张居正改革的成效摆在那里,所以不管万历皇帝如何恨张居正,在万历执政后期,除了臭名昭著的考成法没有重开外,其他经济、财政方面的法律都已经重新实行。

杨涟看了看面前站着的这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身材中等,相貌中等,但两个眼睛中透出自信,同时脸上带出来一种崇敬。杨涟看到这个年轻人,就像看到当年自己在草堂读书,准备以天下为己任的样子。

赵和来自后世那个人人平等的年代,不要说见到杨涟,就是见到万历皇帝本人,也能保持眼中自信。同时赵和因为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自然在脸上带出来那种崇敬的脸色。

赵和不知道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为自己加了分,如果换上其他衙役,杨涟都懒得管你,直接免了你的官职,回家吃自己吧,一个小小不入流的役头竟然也敢枉议朝政?不杀你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杨涟犹豫一下,决定还是听一听这小子怎么说,万一有什么惊世之言呢?

“你一个小小役头,竟敢议论朝政?当朝中诸公不存在吗?现在给你个机会,好好说一下你的想法,如果你敢骗本官,就不要怨本官惩罚你了!”

赵和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准备了一下,躬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县尊,卑职担任役头以来,经过深入了解,本朝赋税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在国朝初期问题不显,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现在问题严重了!”

赵和在这侃侃而谈,将明代赋税制度从头到尾说个详细,赵和后世学的就是财经专业,虽然不是研究明清赋税制度的专家,但是忽悠一下杨涟、钱谦益这样的古人还是没问题的。

赵和阐述的观点很简单,明朝初期朱元璋定下的农业税为主、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很完美,基本可以解决当时朝廷开资问题。

但明初因为元末统一战争,全国人口死掉了四分之三,全国上下也没有什么大地主大士族,全国可耕种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自耕农手中,这样朝廷能收到的土地税就有很多。

可是随着历史发展,到了明代中期弘治时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全国人口已经翻了十几倍,当时明初定下的税收制度就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才造成人口土地增加,税收反而减少的现象。

杨涟和钱谦益都在静静的听赵和忽悠,听到这里钱谦益不懂了,人口发展税收增多才是,怎么还能变少呢?

“赵满仓,你说的人口增加,税收变少,是因为国初制定的税收制度造成的,你说说这是为何?”

赵和听钱谦益这么问,心中缓了口气,下面他就要扔炸弹了!

“县尊,钱公子!国朝初期定下的税收制度规定士人不得征税,这才是现在税收减少的关键!”

赵和这句话就像往粪坑里扔了个炸弹,杨涟虽然是士人,但家里财产不多,在湖广老家只有百十来亩土地。可钱谦益不同,钱家可是南直隶一等一的大地主,这常熟四十多万亩土地,他钱家就占了十分之一。

钱谦益听赵和说完拍案而起,指着赵和骂道:“竖子,善待士人乃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国政,我等士人正是国家的基石,你想动摇国家基石吗?”

钱谦益大骂赵和,可杨涟却并无所动,因为赵和说的都是事实。

杨涟与官场新丁不同,杨涟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的人,但杨


状态提示:第97章祸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