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南明北归>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头暗号

张化龙大吃了一顿,然后便在这家店住了下来。他所带的钞票足够支撑他在北京生活个把月的。况且,还会有源源不断地钞票给他送来。这样的美差谁不羡慕?

第一批送到满清统治区的有五百人。这五百人在不同的地点上岸,有些被清军发觉了。有的没有发觉,也就顺利地混入了城市之中。不过,就算被清军捕获,也只是会带来一点小麻烦,并不阻碍计划的实施。

说辞是早就计划好了的。他们一边流眼泪一边哽咽地说:“大兵哥,我们都是北方人,逃难到南方以后思乡心切,这才偷偷地跑回来,想回家看看老母。为了表示归顺诚意,您看,我们也把头剃了。”

他们一旦这么说了,清兵就不会多做难为,甚至还会带到县衙去领一笔回家的路费。

因为大清自入关以来,苦于百姓流亡,大量地土地撂荒而无人耕种。这些人肯归顺,对于清廷的地方官来说,自然是向朝廷报功的好机会。

于是,五百余化装成难民的明军士兵带着大量的“大清宝钞”进入了满清的统治区。

他们有的回家去,买房子买地,接济一些穷亲戚,甚至还娶了老婆。

而有的人则去往了大城市,过上了纸醉金迷地糜烂生活。

在这五百人当中,张化龙承担起了领导者的角色。他深入满清的都城北京,租下了一套不算阔气地四合院。

为了掩人耳目,加上穷日子也确实过惯了,因此也没有买侍女来伺候自己。

他的任务比其他人都要艰巨一些,不仅要花钱,还要在每个月的初六去到天桥附近和徐枫派来的人“接头”。

在出发前,他从徐枫嘴里听到“接头”这个词时也是一怔,随即忍俊不禁地笑了。徐枫也忍不住笑了,说:“不仅要接头,还有接头暗语呢。”

“哦?”张化龙立即收起了笑容,认真听着。

徐枫微微一笑,说:“那你可仔细记着,咱们的接头暗号稍微复杂一些。首先,你要去天桥附近找一个卖虎皮膏药的。你问他,掌柜的,你有没有祛清复明的眼药。如果是咱们的人,就会回答‘有是有,但是价钱太贵,要三两黄金,三两白银。你说我出五两卖不卖?”

张化龙一手比着三一手比着五,一脸茫然。

徐枫强忍笑意,接着说:“然后他会请你去家里。他会说‘地振高冈,一脉溪水千古秀。’你回答‘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到此为止,你们就算是接上头了。”

“那然后呢?”张化龙追问道。

“然后,你就跟他回去拿钱呗。”徐枫说。

张化龙、焦涟和顾炎武都若有所思地点头。

“妙呀,这个暗语真是妙。”顾炎武不禁击节赞赏,笑道:“好一个祛清复明的眼药。不错,我们要的就是祛清复明。一语双关,妙得很。”

焦涟也呵呵笑着:“还有那个对子,什么地振高冈、门朝大海。呵呵,我老焦是粗人,没读过书,但这个对子听着也很好。齐王真是好文采呀!”

他说着便冲徐枫竖起了大拇指。

“不不不,这个暗语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我徐枫何德何能呀。”他轻声一叹,道:“这是一位我非常爱戴的长者写出来的。”

“哦?”焦涟上前一步,道:“不知是哪位老先生,值得齐王如此推崇?”

“他……”徐枫想说其实他还没出生。但这话听起来未免太过滑稽,便没有说出口。

徐枫叹了一口气,说:“这件事以后再说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张副将牢牢记住咱们的接头暗号。”

“谨遵齐王令旨。”张化龙高声应着。

转眼间,便到了张化龙来接头的日子,北京的天气也愈发冷了。这天的天桥上行人不多,张化龙转了许久,都没找到摆摊卖药的人。

就在他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只见一个五短身材的老人正在收拾自己的摊位。他将一杆旗子立了起来,上面写着一个“药”字。

张化龙细细一瞧不禁是心花怒放。因为这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一个月前,在船上给他们剃头的那个老人。

饶是他内心喜悦,但徐枫的吩咐他也不敢忘却。于是,他便依着接头暗语,上前问道:“老人家,你可有祛清复明的眼药吗?”

老人一呆,回首望向了张化龙。二人对视,各自笑了起来。

“有是有,不过很贵。需要三两金子,三两银子。”老人站起身子,拍了拍手上的尘土说着。

张化龙将自己的右手伸出,张了开来:“我出五两。”

“好。那你等我会儿,随我回家取药吧。”老人将铺盖卷一卷,夹起旗子便走。

张化龙紧紧跟在他的后面,走进了一条细长的胡同,但是也不见他说那个对联。

正在他有些忐忑的时候,老人先开了口:“那个对联麻烦得很,咱们都是自己人,就算了吧。”

张化龙这下确认了他是自己人,不过仍是将面容板起,教训似的说:“老人家,这话可不对了。你我身处险境,绝不能大意了。咱们丢了性命是小,破坏了齐王反攻的大计那可事大。”

老人不耐烦地瞥了他一眼,说:“知道了知道了,下次准保说。唉,齐王的接头暗语太长咯。我一个老头子确实不好记。”

“说得次数多了就记住了。”张化龙应道。

老人轻声叹了口气,便没有再说什么。

他们来到一家破旧地小屋里。老人翻箱倒柜,拿出了好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头暗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