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养成一个大唐>第二百五十四章 该来的总是要来

从长安城传出去的消息让整个大唐都有些风声鹤唳的感觉,而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皇室或世家其中一方动手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出现让本就暗流涌动的局势添上了几分浑浊之色。

冯智戴,冯盎留在长安为质以表示自己忠心的二儿子。

就在李世民准备好一切敲定北上将士出发时间的这一天,冯智戴带着他父亲冯盎的信件来到了朝堂上。

“家父虽身在岭南却心在长安,得知我大唐将士即将戍边,虽然家父远在岭南且身体龙钟潦倒不能身体力行,但愿拿出十万粮草,以助我大唐将士立下不世之功。”

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看着跪在殿前的冯智戴,就连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没想到在这紧要关头冯盎会出手,并且一出手就是十万粮草。原本和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武官陷入争吵的孔颖达和李纲也都禁了声,他们反对大唐出兵的理由就是去年蝗灾后粮食不足,但是现在他们再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好!”李世民开怀大笑,冯盎此举对他来说虽然只是锦上添花但是他在意的是背后的意思。“冯柱国当真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有此能臣,何愁我大唐不兴!”

“朕决定,并州都督李积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张亮为副总管,带领五万将士前往边关戍边!”

“臣领旨!”

“户部尚书戴胄何在!”

“臣在!”

“即日起准备戍边将士们所需粮草,若是不够则就近从其他地区的义仓调取,范阳卢氏三十万石、赵郡李氏二十万石粮食不日就会到达长安城!”

“臣领旨!”

“圣上英明!”

所有的反对之声都消失不见,即便是孔颖达和李纲。他们先前的争吵都是因为粮食储量不足,虽然范阳卢氏的两名嫡系女进京的消息已经传开,但是这加起来五十万石的粮食却极少有人知道,如今这消息一放出来所有人都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文官平静,武官兴奋。虽然文官向来都是扮演着反对动兵的角色,但是若是有足够的把握他们又怎么会反对?和文官的平静相比武官就激动很多了,武官向上爬升的唯一途径就是战争,他们身为武官只有战争才能体现出他们的才能和价值,才能让他们得到军功。

朝堂上的官员们心思各异,失落的却只有郑元寿和郑善果。戍边将士出发的日子已定,接下来就要轮到他们了。

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姜云明并不关心,孔颖达李纲为等大儒反对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整日里因为厌战而标榜仁义道德的他们不反对才是奇怪的事情,而最后的失声也不奇怪,所有条件都齐备的情况下还反对那就不是他们所说的仁义道德了,那是没脑子。不过老丈人也忒坏了,非得等最后才放出那五十万石粮食的事情。

今年的夏天是颉利所辖范围最后蹦跶的时间,如果发展方向正常的话等到戍边将士到达之后的三个月左右颉利的领地里就会有异样的声音,而等到今年这个特殊的寒冬到来之后这些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羡慕突利投降之后那东部地区突厥人的生活,等到矛盾和内乱盛起的时候,就是大唐的大军出发的时候。

人民永远是一个王朝的地基,当地基不稳定的时候不论武装力量多么强大的堡垒都会倒塌。

等到大唐出兵的消息传遍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时候,姜云明依旧在重重包围下的田家村里赖着,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在消息扩散开之后第一个来找他的人是孙思邈。

在这个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的朝代姜云明也喜欢上了看书,当看到跟着李丽质进来的孙思邈时有些错愕。

“夫君,丽质去大棚摘菜的时候正巧遇到了孙道长,孙道长说有事要找你。”李丽质简单交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后就关门退出去了,私下里她还会和姜云明谈论一些外面的事,但是有外人在的时候她从来都不逾越。

“孙道长有事要找小子?”姜云明起身把孙思邈迎了进来。

“听外面说大唐即将兵发边关,是你的主意吗?”孙思邈上来就直切主题。

“的确,说到底小子是在其中出了点儿力,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按照历史的轨迹来看今年就是他老丈人李世民找颉利报仇的时候,只是时间没有这么早而已。

孙思邈沉默不语,他心里其实并不相信姜云明的这段话。那天和姜云明说过关于现代医学的事情之后他就陷入了患得患失之中,一方面是从出生以来延续至今的思想,而另一方面是姜云明所说的医学进步和中医的没落,对于用战俘的尸体来精进医术他始终举棋不定,就连今日听到的消息他也认为是姜云明在背后助力。

“道长不会认为这事儿和之前云明跟您聊的有关吧?”姜云明坐下给孙思邈倒了杯茶,话语中的意思很明显。

“老道曾经以为,是的。”

“您想多了。”姜云明摇头失笑,对于他来说大唐还有那么多需要发展的,他根本也不至于为了一个医学的发展而这样。“说实话,医学的发展在云明的眼中不过是很小的一方面,甚至它不发展也无关紧要,因为在时间的推动下迟早它会发展起来的。说句难听的话,即便是没有您也会有别人愿意去做的。”

这是姜云明第一次对孙思邈说出算得上是不敬的言辞,对于这位药王他一直很尊重,更何况他对杜如晦的病也提了一些意见,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姜云明对他恭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四章 该来的总是要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