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养成一个大唐>第五百四十四章 死与生

这回姜云明预测的时间要比上次的长一些,因为今年有很多的百姓都选择了种植在这次价格战中价格高出百倍的小麦,而放弃了继续种产量更高的红薯。

虽然地还是没能闲下来,不过在有粪肥的帮助下多少还是能够缓解一些的。

说实话,姜云明很不喜欢老丈人的这个心态,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明明啥都不懂还喜欢瞎哔哔。

本来姜云明就是想通过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恢复大唐的农事格局,因为百姓们都被高产量的新粮蒙蔽了双眼而罔顾官府的命令,所以姜云明才出此下策。

但是如今老丈人却想通过这次的价格战捞上一笔,虽然从表面上来说大唐的确是赚到好处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世民这种举动无疑是给百姓们兜了底,百姓们尝不到教训,那么以后还会回到今年麦收时候的那个样子。

反正到时候卖不出去的粮食有人收,怕什么?

所以姜云明并不希望老丈人这么做,这无疑会让他之前的奴隶都付诸东流。

姜云明也不知道老丈人这是一时被利益迷住了心窍还是他本来就打算这么想的,再结合历史上的一件事,然后回头再看这件事似乎也是正常的了。

历史上,晚年的李世民打算恢复分封制,这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最后还是如今已经是姜云明妻子的李丽质出面,和文武百官们联手才让李世民放弃了这种想法。

仔细想想,如今李世民的想法和历史上的那件事不是很类似吗?历史上的李世民开的是历史的倒车,而现在的李世民想开的是农事格局的倒车。

虽然眼下大唐这个畸形的农事格局才形成了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

“唉。”李世民叹息了一声,也不知道是因为百姓们的无知而叹,还是为了不能在这大好的机会中捞上一笔而叹。

看着叹气的老丈人,姜云明的心中突然有些厌烦。

当初他选择不顾一切出现在秦王府的大门前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那个人是李世民,因为他通过历史了解的李世民是一个有想法也很有作为的人。

如果不是李世民而是一个不出名的君主,那么姜云明可能更多的还是混选择利用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不用考量这么多的富家翁。

然而等到切身经历了、了解了、体会了之后,姜云明发现自己的这个老丈人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完美。

除去自己已知的玄武门之变以及晚年的那些昏庸不谈,单单是在利益的这一点上自己的这位老丈人就有些过于看重了。

或许是穷怕了,也或许这是大部分帝王的通病,但姜云明属实是不太喜欢。

明明自己在图谋更大、更长远且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他却想着怎么样能从这里面得到一些好处,哪怕是可能会让姜云明经营许久的局势崩盘。

难道说这时候的老丈人就已经是属于步入晚年了吗?姜云明不太相信。

明明因为自己的出现他少了很多糟心的事情,刨去自己弄出来的那些东西不谈,颉利的南下没有造成历史上那么大的损失,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也没有出现兄弟阋墙的情况,就连他头疼许久的世家都用更加简单且高效的方式解决了。

没有那么多糟心的事情,他怎么还会这样呢?

其实姜云明不知道,因为他不是君主,不是掌管一个国家兴衰的帝王。

或许他作为一个穿越者考虑到的事情很多而且更加的长远,但是那些都是仅限于他知道且做过的,而要经营一个国家却远远不止于此。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多到很多帝王到了晚年的时候都是各种疾病缠身。

更别说姜云明和李世民考虑的角度从来都不在一起。

不过让姜云明感到高兴的是老丈人最后没有选择那么做,虽然结局很残酷也很让人不忍直视,但是还是有作用的。

长安的连绵阴雨从麦收结束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九月初天才彻底放晴。都不用出去看姜云明就已经知道今年其实是一个灾年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对于北方的农作物来说是致命的。

水稻在面对这种天气的时候或许会好一点,但其实姜云明也不知道,因为他是北方人,而且鲁省不像东北那边还种水稻,鲁省绝大部分都是小麦和玉米的。

连绵的阴雨导致了大量堆积在百姓和粮商仓库中的新粮腐烂,就连国库也没能幸免,不过在姜云明的早早提醒之下因腐烂而导致的损失被减少到了最低,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看守粮库的人受到了惩戒。

其次就是今年的收成了。

红薯其实是很需要水的,但物极必反,水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今年就有很多的红薯因为直接烂在了地里而绝收,而这种情况以长安周边最剧。

长安周边虽然往常年都会因为秦岭的存在而少雨,但大量河流的存在让这里并不缺水,而现在这种情况反而成了弊端。

半年之内,国库的粮仓两次开放,不过区别就是第一次是为了打价格战,而这第二次是为了赈灾。

不过好在今年的灾荒并不严重,最起码远远达不到蝗灾的那年。

然而此时的姜云明并没有那么多的闲心思,因为此时的他正在经历整个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从正月确认再到如今的九月,李丽质已经怀孕九个月了,他这个前世的光棍要做父亲了,而这个世界上也终于要有与他血脉相关的亲属了。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四章 死与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