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都市现代>重生之预知神豪的科技之路>二三五、离开地球

纳米机器人所引起的一系列状况终于完结了,而这个情况也让徐光亮更加的想要离开地球了,毕竟以他的修行法日益精进的情况就是,他甚至可以干涉一定的现实世界,所以为了不在无意中引起轰动,他只能加快自己的速度,还是要完成在地球上的研发工作,早日进入到宇宙之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秘密。

1000米长的飞船制造的话,只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不过由于内部要增加很多很多的科研仪器,所以所使用的时间多增加了很多,不过,在2051年的6月份,飞船的建设还是完成了。

这才飞船的建设,完全采取的是纳米机器人构建的形式,其强度是现在所有飞船的好几十倍,采用的材料比同样规格的飞船多用了几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在纳米机器人的世界中,整个世界都是非常空的,在我们看来已经填满了物质的地方,在纳米机器人看来这个地方到处都是空间。

因此如果采用纳米机器人构件的话,这些控件都将会被一一填补,这也是纳米机器人构建的先进性,它能够将人类肉眼或者其他办法无法填补的空隙全部填满,这样,虽然耗费了更多的材料,但是对于整体部件的数据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利用纳米机器人构建的飞船,其外壳的硬度是其他方式生产的飞船的几十倍的原因之一。

当然采用这种方式生产飞船的话,那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种方式将会多消耗很多的材料,不过纳米机器人的生产方式是可以被编辑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希望多用这么多的材料来生产一艘飞船的话,那你可以通过编辑生产方式,利用与原来相同的材料生产,只不过这样生产出来的飞船的外壳的强度只有原来的1~2倍,不可能再多了。

徐光亮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的材料来建设这艘飞船,主要原因是这艘飞船是自用的,对于自用的飞船自然是越安全越好,因此不过是多花了几倍的材料,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他自己所建设的这艘飞船,现在所带的曲速引擎其实就是之前所实验的那个版本,速度最快不会超过一倍光速,现在已经有人计算过了,想要达到一倍光速,那需要的能量比现在要高出几十倍,所以在没有更有效的能量方案之前,想要超越一倍光速所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就目前的核聚变反应炉来看,是很难达到的。

当然,如果说有人非要建设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核聚变,反应如来供能的话,也不是不能达到一倍光速,只是现阶段而言,达不达到一倍光速影响并不大。

1000米飞船建设完成后,徐光亮离开地球的日子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有人可能就要问了,徐光亮不是没有完成超越光速十几倍的引擎的研发吗?为什么现在就要离开地球了?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事件让他看到了自己在地球上待的时间越长,所暴露出来的东西可能会越多,因此他想要提前进入宇宙之中。

之后的时间,夫妻两个人不在开始忙碌,反而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陪自己的家人,这一反常现象,立即让所有家里人都明白了,夫妻两个人很有可能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了,他们待在地球上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虽然很不舍夫妻两个人离开,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适应,家里人已经默默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陪伴家里人的时间过得是如此之快,到了2051年12月份,两个人去检查了飞船的各个情况,确定了飞船的燃料,维生装置,食物存储,各个系统的运作,而这样的行为也代表着两人将会在近期离开地球。

到了2051年12月28号,夫妻两个人对自己家里人提出了告辞,两个人将会利用剩下的2051年的时间对飞船进行最后一次的检查,接下来两人将会开飞船离开地球。

对于夫妻两个人的辞行,家里人已经通过最近的一段时间,做好了准备,虽然听到他们真的要离开,仍然心里很难过,在大家表面上仍然露出了这是他们的表情。

离开了家里,夫妻两人住到了飞船之中,同样的在这里,早已经完成建设的光脑中,灵韵在此等候许久了。

这艘飞船完全是由灵韵进行控制的,当然其实是有人工驾驶系统的,不过整艘飞船就夫妻两个人,人工驾驶系统其实就是个摆设。

来到驾驶舱之后,徐光亮做到船长的位置上,同样的王箐就坐在他的旁边。

“领域飞船进行最后一次自检!”

“好的先生正在进行飞船的最后一次自检。”

徐光亮看着飞船进行每一个区域的自检,由于光脑的速度极快,所以很快飞船的自检就完成了,一切没有问题。

自检完成,那么剩下的自然就是出发了,随着核聚变引擎强大的能量之下,这艘长达500米长的飞船徐徐的飞向了天空之中。

很快飞船就来到了地球轨道之上,当然这艘飞船早已经跟国家报备,航线方向已经申请下来了,因此飞船出行并没有收到限制。

不过这艘飞船还是被一些有心人关注了的,毕竟飞船是徐光亮建造的,了解到他就在上面的人肯定会关注,毕竟对于夫妻两个人到底想要做什么,很多人都有点纳闷。

外界对于自己的关注,夫妻两个人当然知道,说句实话,两个人可以算得上是大人物,一举一动受到有心人的关注是非常正常的,两个人也不愿在这上面花费什么心


状态提示:二三五、离开地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