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三国志廖化新传>第134章 廖化应对
气,“我听说,为了给潘濬报仇,江东军进攻武陵郡的总兵力,可能达到十万人。”

顿了顿,骑兵继续补充道:“江东军会由孙权和陆逊兵分两路南下,敌人水陆并进。”

听到十万敌兵南下的消息,廖化一度有些紧张。

江东军不可能集合十万人的野战力量,但是,敌人一定会进行重兵复仇。

排除驻扎在荆州各地维持秩序的部队,敌人完全可以迅速集合起三四万人的队伍。

听到孙权亲自带兵之后,廖化突然放心了很多。

孙权的统兵作战能力,那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廖化可以瞧不起孙权,但他不能完全无视孙权手下的兵。

孙权从水路出兵,那么,汉寿县的防御就很重要。

汉军需要在汉寿县布置兵力进行阻击。

比起孙权,廖化更担心的,是陆逊那一路大军。

陆逊的统兵能力很强,而且,麾下将士身经百战,拥有较强的战斗力。

在之前的熊山战事中,廖化一直在想办法回避和陆逊的直接交手。

并非廖化自认为能力比不上陆逊,而是因为两方使用的战争资源规模差了太多。

贸然交手,对廖化并不利。

一味逃避,总有一天,廖化会退无可退。

廖化是武陵郡太守,这一仗将会决定汉军在武陵的地位。

迟早要和陆逊打一仗,这一次武陵战事,将是最好机会。

廖化继续追问,“敌军何时出兵,双方的具体兵力有多少。”

骑兵有些迟疑,“属下打听到消息之后,立即就南下了,廖将军如果想要打听最新情报,可以派人继续侦察。”

夺取荆州的时候,江东军获得了一批降兵,作为补充力量。

但是,廖化坚信自己的判断,孙权带兵南下的江东军,不可能有十万,就这样,敌军还选择了分兵。

为了实现战略战术目的,分兵的选择,确实无可厚非。

分兵不仅可以让将士们拥有更多的战术操作空间,也可以减少军队的管理麻烦,当然,分兵同样意味着兵力优势受损。

汉军即使集中了武陵全部兵力,也没有办法和荆州军的任意一路势均力敌。

所以,汉军其实没有选择。

无论荆州兵几路南下,汉军只能尽可能集中兵力,阻击一路敌兵的同时,倾力对抗另一路敌军。

骑兵带回的情报-然不详细,但却很重要。

廖化开始有针对的下达命令。

首先,武陵兵力开始大肆调遣。

廖化将会集中汉军主力北上,在陆路上先击退江东军最强的陆逊一路。

除了征讨沅陵城班师的将士们,沅南城的兵力同样得到集中。

江东军水路统兵的,是江东军的名将孙权。

所以,廖化还从汉寿县抽调了大批兵力。

大将苏由转移到汉寿县驻守,阻击孙权的大军,身边只留下那支新组建的流民军。

虽然兵力遭到抽调,但是,廖化给了苏由充分的自由。

在廖化的命令中,苏由可以自行招募将士,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兵放弃汉寿县,撤到沅南城。

除此之外,廖化以沅陵城刚刚易手为由,安排樊胄带着那些投诚的荆州兵降兵去沅陵驻守。

原本驻防沅陵的部队得到替换,借助水路,赶到临沅城集合。

荆州兵的忠诚或许不值得信任,但他们的能力还是比较可靠的。

用他们维持治安,把更可靠的汉兵抽调出来。

总之,当廖化知道孙权带大军南下的消息之后,廖化就放弃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决定和敌兵死磕。

临沅、沅南、沅陵、汉寿四地的部队开始集结。

这还远远不够,廖化立即找到了沙摩柯,要求对方迅速赶到武陵蛮营寨,说服更多的武陵蛮兵加入战场。


状态提示:第134章 廖化应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