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2日,周凝大学报道日。

此时的京都,交通和经济自然不能与二十年后相比,但是没有令人窒息的雾霾,周凝的心情还是很舒畅的。

邱红梅给两人准备的行李提前邮到李国良家中,李国良的儿子去火车站把他俩给接回家。

绕着李国良家巴掌大的院子走了一圈,周凝兴奋异常。

“老师,你千万别卖房子,别看你现在住的更蜗牛壳似的,将来这位置一定升值。若是周围谁家卖房子,你帮我留心,能不能成为富一代,就靠它了。”

李国良十分喜爱这个不着调的女弟子。

她脑子里总有稀奇古怪的想法,见识过她的卓尔不群,李国良对她说过的话,都深信不疑。

“听见了吧?这两天你在附近转悠转悠,有张贴卖房子的,不管啥价钱都买下来。”

李国良的妻子是家庭主妇,个子不高,很瘦小,姓金,是真正的八旗贵胄,满族格格后裔,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后。

李家都是文化人,从来不谈论俗事。金伯母闲暇时看看书,养养花,种种草,很少与邻居打牌唠嗑说家常。

让她去打听谁家卖房子,心里有些犯怵。

但是儿子明年就要结婚,家里地方实在太小了,必须给寻找新的房子。

李国良的大儿子李立在出版社上班,资历浅福利房没有他的份儿。

他不止一次听到父亲说起周凝和秦绍,看到真人以后,震惊两人的年龄。

父亲很少夸人,从不说假话。他对周凝赞不绝口,李立就深信不疑。见母亲有些犹疑,便接过话茬说道,“明天周末,我去附近看看。”

他看向周凝,笑着问道,“你对房子有什么要求?”

“大哥,你尽管去买,只要有人卖就行。”

这里可是二环啊,我滴神啊,再过十年房价就跟坐穿云箭一样,直奔外太空。

有了钱她才能追求小鲜肉,没有经济负担才能为所欲为。

京大离李国良家不远,行李都是秦绍扛着,找到宿舍,周凝就让他先回去,她自己能够整理。

一间屋子四个人,她来报道的时间最晚,其余三个人早早就到了。

发现她除了被褥和少量衣服,住在她上面的女孩子好奇问道,“你不吃饭吗?饭盒和筷子呢?”

周凝这才想起,这时候的大学校园,还没有快捷方便的超市。

东西少也好整理,夕阳西下,其余三个女孩子准备去食堂吃饭,问坐在床沿的周凝去不去。

她中午在李国良家吃的太饱,现在不太饿。

“不去了,你们去吃吧。”

正说着,外面有人敲门。

“请问哪位叫周凝?袁教授让她去教学楼106。”

来传话的是医学部大三学姐,袁宏伟是医学部教授,周凝高考成绩出来后,京大每一个系都挣着抢着要。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袁教授有自知之明,不过机会还是要争取一下,他也跟着其他系主任去找校长。

李国良也在那里,他去年到地方招生,听说就是高考状元的家乡,很多人都向他打听周凝的情况。

袁宏伟心说没戏了,这还用问吗?高考状元一定会继续跟李国良学,数学系没跑了,自己医学部就别惦记人家嘴里的肥肉了。


状态提示:第246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