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事?”两人一脸懵的看向周凝。

沉思片刻,周凝对那个年轻人说道,“我帮你看着座位,你去水池那里洗把脸再回来。”

年轻人绝望的抬头看她。

“这样吧,大叔你行行好,扶住他到那边,他的脚可能真的动不了了呢。”

热心的“办事员”二话不说,夺过年轻人怀里的包往座位上一扔。

“兄弟,大哥背你过去怎么样?”

众人纷纷闪开一条道,年轻人涨红了脸,艰难的站起来,回头又看了眼周凝,然后在“办事员”的搀扶下,慢慢往火车夹缝处走去。

“他是不是中风了?”徐洋洋小声问道。

忍不住笑了笑,周凝摇头,“如果再坚持下去,就不是中风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她没想到生活中真有这种迂腐木讷,甚至有点一根筋的年轻人。

十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运动,膀胱受得了吗?

活人能叫尿憋死,大概就是说他的。憋尿憋到他这种境界,要不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是担心自己去上厕所后,回来座位没了,又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所以一路上都忍着不吃不喝不睡觉。

回头看了眼行李架上的行李,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袋子,其中一个就是周凝带上来的。

他目光紧盯着这边,大概是害怕自己的行李被错拿,天晓得这一路他受了多少煎熬?

听周凝分析完,两人唏嘘不及,并没有嘲笑那个年轻人。

张志先说,他去京大报道,在路上整整走了六天。

一开始搭乘拉煤的卡车,后来又换过短途汽车,步行穿过小村庄,渴了喝雨水,饿了在地里刨落下的红薯,可以说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的京大。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后世,一些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想出来一次都十分的艰难。

要想改变穷苦的命运,首要的是性格转变,如果一味的把周遭的人都想得那么坏,这世上哪还有什么阳光和掌声?

过了好久两人回来,年轻人洗过脸,鬓角的头发都还是湿的,可以看得出,他的步伐比先前轻松了许多。

徐洋洋忍俊不禁,捂着嘴偷偷说道,“没想到周凝还有破案的能力。”

这只是旅途上的一段小插曲,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上想起来乐呵乐呵,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法的权利,旁人也干涉不得。

请了两个礼拜的假正好用完,回来后她直接去了帽儿胡同的房子那边。

经过一场失火风波,帽儿胡同的治安得到很大的改善,老远的就看到胳膊肘上套着红袖箍的邻居大婶。

“呦,这不是周姑娘吗?风尘仆仆的,有日子没见,你这是打哪儿回来的?”

“出了趟门,这不刚下火车就惦记过来瞧瞧房子弄得怎么样了。”

掏出钥匙开门,小庭院按照她的设想布置的井井有条,正房三间,偏房两间,厨房和厕所分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装修期间,邻居大婶几乎是长在这里,所以对她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门清,拖着她挨个屋介绍。

末了,大婶对插着袖子,吸吸鼻子说道,“周姑娘,你跟秦绍哪天办喜事?”

“早着呢,怎样也得大学毕了业才行啊。”

“那个……大婶说句你不爱听的话,现在思想开放,男欢女爱没结婚住一起的不在少数,但是你也别大意了,男人……有几个不偷腥的?”


状态提示:第412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