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第590章 谷贱伤农

第590章谷贱伤农

一鲸落,万物生。

少陵塬和神禾塬之间的三十里樊川,潏水两岸肥沃的良田,曾经被宰相裴寂在十年间,兼并大半,

而如今裴寂抄家流放静州,樊川裴家的地,也是立马被长安勋戚贵族们瓜分殆尽,纷纷改换主人。

不过这一切,对于樊川的这些庄园、堡子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地主换了,但他们仍还是佃户。

武怀玉陪着皇帝过了潏水,上了神禾塬,经过香积寺时,皇帝还特意来到这净土宗,方丈道绰也率弟子善导等前来迎接,还献上了自己所著安乐集二卷。

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香积寺的风景确实很秀丽。

这寺还是很大的,占地二百亩,不过虽是皇帝下旨敕建,但在如今氛围下还是修的较为简朴,

牌楼、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都一应俱有,看的出莲宗信众也挺多,哪怕朝廷这两年管理教严,可他们仍还是能筹到不少钱帛,对这种情况,朝廷也是相对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虽说香积寺挺大,但也不太敢明目张胆的跟朝廷新规背道而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朴素的,

尤其是香积寺没敢在田地上下心思,除了朝廷先前赏赐的那块寺田,一亩也没敢再多弄,也没哪个敢乱捐献,之次有几个贵族、商人给长安的大寺献田,结果就是朝廷毫不留情的重罚,不仅没收捐的田,还处以三倍罚田以及顶格罚金,甚至寺庙也被罚没所收田相同数寺田。

这么一搞,谁也不敢再在土地这事上乱来了。

香积寺中现在既以莲宗弟子为主,也还有些三阶教弟子以及律宗弟子,都是混合修行,不许再分院。

寺里名下的田,在寺墙内的是道绰带僧人们自已种麦种菜,其余的则是佃租给附近村民,

那些村民们获得了永佃权,成为客户。

“香积寺想要修一座灵塔,供奉莲宗以往高僧慧远、昙鸾等的佛骨舍利,”

道绰他们计划是修十sān_jí的灵塔,高约十三丈,以青砖砌成,密檐仿木结构,周围广二百步,呈正方形,每边长三丈二,塔型既为密檐又仿阁楼式。

“修塔的钱粮呢?”

怀玉问。

“玄中寺等一些寺愿意帮忙筹集,”

之前整顿佛道,朝廷基本上对各大寺观放贷典当的长生库都接管了,那些钱财名义上是由朝廷代为保管,资金用途一分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维修,

但也仅限维修,是不新建的。

道绰说的筹集自然就不是用那笔钱,而是化缘布施,也就是找信众了,但现在朝廷制度,这种大额布施,是不允许的,起码得经过朝廷的审批才行,并且要纳入监管,得专款专用。

香积寺打了几次申请,但负责的崇玄署都没批。

今天他借机向皇帝当面请求。

李世民在香积寺里转了一圈,对这座新寺还算满意,没有过份张扬的金碧辉煌什么的,寺僧也都还算表现不错,抽点了几个让他们背经,也都背的不错。甚至还看到他们在寺里空地上种菜种粮,询问过香积寺也没有再放贷典当,而且邸店磨坊这些作坊也没再经营,挺好。

寺中也没役使的奴隶部曲。

对香积寺要修佛塔这事,李世民最后同意了,让道绰拟份详细的造价预算单,然后崇玄署会派人按此单,协助监督香积寺向信众募集这笔钱,要求不得向上户以下的百姓募捐,且按申报单募捐不得多募,甚至修建也要由官府监督。

在香积寺里还用了一顿斋饭,

真正粗茶淡饭,十分简便,粮是收的租,菜是自己种,菜里除了一点盐,连油都只有几点油花。

饭还是麦饭,很粗糙,比起面食难吃的多。

皇帝却还挺满意的,僧人修行就得吃苦。

离开香积寺时,李世民甚至还特别满意的说,自从他让武怀玉开始整肃佛道开始,如今全天下十道都还在整顿,效果挺好,不仅收回了大量寺田,也还将许多僧道还俗归家。

国家多了户口课丁,也多了税赋。

那些投附寄产于寺庙,或是依附寺中以逃避赋役的奸滑之徒,也被清理出许多来了。

当然,也还从寺中收了许多作坊、钱帛、粮食等,数目非常可观,

现在许多原来寺中的佃户、奴仆等,要么分了寺田成了良民课户,要么也是分到了一些永佃田,成为客户。

天下寺大小几千所,都在这次整顿中,

还有数量更惊人的兰若万家,所谓兰若,就是私人所立僧居,大多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僧寺,只不过是有些地文豪强士族私立,然后假称修佛,以此逃避赋役,甚至把土地作坊等纳入其名下,以逃税的。

普通的小老百姓,有时为了逃避瑶役,往往只能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但人家豪强士绅就不得,办法很多,可以当官做吏避役,也可以出家修行。

自己修个兰若,便能说是带发修行了,魏晋以来这种兰若最多。

贞观开始的整肃佛道,虽然还不能说叫灭佛,但也确实力度很大,僧道都要考试,寺庙有寺额,僧人有僧额,考试淘汰掉大部份。

甚至那些身上有杖痕文身,又或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都强制还俗,还强令各寺把所蓄奴隶,都放免。

虽没有直接拆毁寺庙、熔毁佛像金身什么的,但禁寺院蓄奴婢,禁寺院经营工商作


状态提示:第590章 谷贱伤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