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
打满补丁的旧衣,吃的也是搭着粗粮的粥饭,住着几间草棚,但他们却很满足了,起码有个家,有安身之地。

老郑想卖十石稻,三十钱一石也行,但希望能提前支钱。

十石粮不过三百钱而已,

“你家口粮不是勉强够吗,哪有余粮可卖?”

“这地主换了人,到时要重新立契租佃,按惯例要交上庄钱,”

上庄钱,也就是押租,地主为防佃户到时交不上租,所以佃地得先交押金,这跟后世租房押一付三一样。

这个租押交上去后,才能租到地,这笔钱退租时才会退还,而且是没有利息的。

老郑之前租的三十六亩地,虽也都交了租押,但他担心换地主,到时万一庄头管事多要些租押,那他得提前准备好,否则这地租不到,那这一家可就没着落了。

上下两村三百多户一千余口呢,真正能在这庄子上种到地的并不多,得是那种信用口碑都很好,又勤劳肯干还强壮的人才租的到地,一般人是租不到地的,没有地的人就只能在地主家熬长工,或是各处打零工,又或者干脆到终南山里去烧炭、伐木、扛树等,日子更苦,更不稳定。

为了能够继续租那三十六亩地,甚至想再租些地,老郑最近也是觉都没睡好,天天下地看着稻田,一边还想着怎么筹些现钱出来,做好续租准备。

这是家里头等大事。

可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并不多,妻子儿媳妇女儿们辛苦织的绢布,也早卖了换钱给二儿子订婚。

因为没钱,所以找了个终南山里的姑娘,山里条件没樊川好,姑娘也愿意来这樊川种稻吃米,要的彩礼也不多,但老郑也是东拼西凑才够,如今家里能换钱的,除了那头老黄牛,便只有地里还没收的稻子了。

可惜价格又这么低。

但也无奈,五亩稻收成换三百开元通宝,就三百吧。

李世民坐在草棚门口,听着郑老汉一句句说着生活的不易,心里触动挺大,坐在太极宫中,这两年皇帝感受着四方来朝,百官称贺,不免有些得意起来,

可现在真正听到最底层百姓的心声,才知晓,其实百姓过的仍很艰难。

掺玉米叶子、米糠麦麸的窝头,都不能敞开吃,一人一天才几两的口粮,一分米面一分粗粮还搭一分菜,

哪有百姓吃不饱肚子的盛世,又哪有百姓衣不蔽体的盛世,更没有百姓不愿做良民宁做佃户的盛世。

少年太子受冲击更大。

这可是京畿,这可是长安小江南的樊川,这是京畿最富饶之地啊。

太子忍不住从身上拿出个锦袋,取出三枚足一两的金开元通宝钱,“郑伯,这个就当是这顿饭钱。”

郑老汉看着那三枚黄灿灿的钱,眼睛瞪的大大的,这钱长的跟铜钱一样,但更大些,更亮,更好看。

他没见过,莫不是传说中的金钱?

“你们这是做甚,三个窝头而已?”

承乾看了眼父亲和老师,李世民对太子点了点头。

“老伯,实不相瞒,其实我们不是长安粮铺的伙计。”

郑老汉点了点头,“看出来咧,你们不像粮铺的伙计,你们是粮铺的掌柜和少东家吧?”

“孤是大唐皇太子,你面前这位乃是大唐天子,太极宫的圣人,这位是我老师武少保,也就是你的新地主。”

老汉呆滞。

怔怔发呆许久,似乎转不过弯来,没接受了的这么大的消息。

“太子,圣人,武少保·····”

他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已经带着诚惶诚恐和敬畏,最后落到那三枚黄金钱上,

终于,老汉回过神来,扑通一下就跪倒在了地上,

先人,他把皇帝和太子还有武少保领进他家草棚,还胡咧咧了那么久,天啊!

咋办,这可咋办。


状态提示: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