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三国之马腾天下>第203章 刘天保再讲军阵

刘天保接着说:“先秦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方阵的记载,如《国语大明武解》‘方阵并攻,云何能御’等,这种方阵在我国古代长期使用。

阵的另一种主要形态是圆阵。

方阵主要是进攻型的阵式,而圆阵则是一种防御型的阵式。

这是因为,每当敌军向己方进军时,为了尽量减少敌军的攻击面,将防御线尽力减小,就必须将原来的疏散队形收缩为密集的队形,尽可能团为一个有机的防御体系。

如果有高冈丘阜可作为背后的依托,一般都摆为半圆形的‘偃月营’阵式。

除此之外,凡在平地,都采取密集的圆阵。

这就是《孙膑兵法?十阵》中所说的:‘方阵者,所以剸也;圆阵者,所以榑也。’

就是说,方阵是用于进攻的,圆阵是用于结聚兵力进行防御的。

在同篇中,孙膑又说;‘圆阵以胥,因以为固’,也正如此意。”

马腾道:“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大意不外如此。”

刘天保说:“正是。阵法作为古代战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指导战斗上起着重要作用。

归纳起来,阵法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主要有四个:

其一,严格队列队形。

阵的作用先在于使士兵在战斗中依照严格的编制保持最适当的队列队形。

在一场战斗中,将帅要将作战意图贯彻于全军。

如‘心使臂、臂使指’一样地指挥作战,要使数千、数万乃至更多的军队协调配合地作战,而又能在特殊情况下各自为战。

这就要求全军在战场上按严格的编制排列为一定的队列队形投入战斗。

这就是《司马法?严位》所强调的‘凡战之道,位欲严’。

这里的‘位’,就是指兵士在队列中的位置。

关于位严,他认为要‘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

古代的阵法,正是根据作战的需要而按军队的编制排列成一定的队形的作战方法。

只要能认真组织好各级士兵于一定的队列队形之中,就会便于指挥,进止统一。

古代的战斗胜负往往与阵的存亡密切相关,一旦战阵被冲散打乱,就意味着失败。所以,阵法的严格队列队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其二,充分挥军队的战斗力。

古代的军队有车兵、步兵和骑兵,兵器也多种多样。

古人研究阵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在战斗中最大限度地挥各种兵种、各种武器的战斗力。

战车便于摆开队形在广阔的战场上对敌起进攻,又便于结成车营进行临时性的防御;

步兵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能攻能守,特别是善于越险登高,克服各种地形的障碍,且能进行较为持续的战斗;

骑兵的特点是迅,灵活、冲击力强,善于进行长途的迫袭。

在一场战斗中,如何充分挥三个兵种的长处而避其短处,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使三者进行最佳的组合,协同作战,从而形成最大的集团战斗力,这常常是制定各种阵法的主要内容。

其三,适应与利用地形。

在广阔的战场上作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条件,根据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而进行的不同安排与部署,就是使用不同的阵法。

我国古代各种兵书。都十分强调分别不同的地形条件而用兵。

这方面的基本理论是《孙子兵法》的《九地篇》和《地形篇》。

孙子先从战略的观点把不同的地区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种,分析了军队进入这九种地区应采取的原则。

他又把上战场后所间临的区域性地形分为六种——通、挂、支、隘、险、远,根据海上六种地形,主将排兵布阵必须不同,方能取胜。

《孙子兵法?地形》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后世各种阵法的制定,无不遵循这一原则。

我们所熟知的韩信破赵之战中所用的‘背水阵’,也是巧妙地利用地形排兵布阵而取胜的有名战例。

其四,适应敌情变化。

战争中敌情千变万化,军队的部署必须适应这些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古代也就是采取不同的阵法。

根据敌方的攻守态势、兵种构成、主要兵器,战斗力素质等因素的不同,都可以采用不同的阵法。

即使在一场战斗中,如果敌情生了变化,也应当采用相应的阵法。”

马腾说:“既然阵法在战斗中能够挥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以后我张掖之兵要在这方面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只是这布阵一节,想必会有许多讲究吧?”

刘天保答道:“是的。

古代阵法可谓千变万化,但无论如何布阵,阵式如何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布阵的基本要求。

《司马法?定爵》中对布阵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古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指出:‘因地,因敌,令阵’;‘凡阵:行唯疏,战唯密,兵唯杂。’

就是说,先要根据地形与敌情决定采取何种阵法,在布阵时要注意行列疏散,交战时兵力宜密集,兵器的配备宜多样。

行列宜疏散,是说在士兵之间、行列与行列之间不能太密,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各种兵器才能施展,队形才有可能变化。

一般来讲,每步兵一人,占地两步;骑兵一人,占


状态提示:第203章 刘天保再讲军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