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唐朝地主爷>第八章 剿匪(8)

第八章 剿匪(8)

白帮的寨子建在一个矮矮的山上,这座山山颇有些崎岖,加上白寨的坚固,颇有一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山上到处是石疙瘩,没有多少黄土,因此这座山也叫做疙瘩山。由于环境的原因,白帮寨子四周方圆一里,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只有些许野草。徐清到此看了地形,也道强攻不行 ,只能智取。

智取的话,按照以前的格式,那就是:先暗杀散布在寨子周围放哨的盗匪,然后大军悄悄潜伏靠近,另外派小股军队潜入放火以制造混乱,趁势夺取大门,大军杀进去,结束战斗。这一套打法几乎成了定式,而且在前半个月的剿匪战役中很是管用。可现在却不行……

其一,白寨外面空旷,无法静谧无声的除掉哨兵。其二,即便是趁着夜黑风高除掉放哨的了,也很难在里面制造混乱。因为里面的房子几乎是砖瓦结构,很难烧起来。至于烧粮草,徐清说算了,那都是小爷我的!其三,盗匪人数众多,千二百人,即便是混乱起来了也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自己这方必然是死伤惨重,这不是徐清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徐清否定了前式,下令驻扎围寨。疙瘩山多石,其水必然缺少,不妨当一次司马懿围街亭,渴死他们,只要他们把不住了,出来觅战,那就有了把握利用阵型的优势降下损伤率击溃盗匪。徐清安排人不断袭扰在寨子外面放哨的盗匪,使得其不得不放弃在外巡视,全部退回寨中驻守。

果不其然,围了几日,寨中的盗匪头子没了水喝,终于按耐不住了,派了百多人下山寻水。由于寨子外面的盗匪已经被徐清打回里面去了,所以他们对寨子外面的敌情一无所知。战战兢兢的下山取水,去的时候没事,回来的时候却糟糕了,齐泰带着五百人等着他们呢!

只射箭,不厮杀,众盗匪吃了几千支箭后,留下七八十条命,带着几桶水回去了。十几桶水哪里够用,到了晚上,盗匪头子又叫人下山寻水。可这一次,齐泰的军队没有出现,仿佛上一次是偶然碰见的一般。

可哪里知道,这是徐清的计策。整座疙瘩山都在徐清的严密监控之下,哪里有盗匪寻水,他是一清二白,但是他想利用赌徒效应,也就是让盗匪心里认为可以赌上一赌还能取回水。从而让盗匪不断派人下山取水,趁机击杀其有生力量,又不至于逼的盗匪轰然下山拼命。这当的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好计策!

可惜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雨开始下了起来。不仅解决了白帮众匪的缺水的问题,还让徐清这边的士气开始低落起来,因为徐清这边住的可是帐篷啊!

盗匪寨墙上灯火通明,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连只老鼠爬过去也会发现。

“为之奈何?”徐清自问到,一方面叹息疙瘩山的难攻,一方面叹息自己身边没有个计谋之士。

“牛吃草,齐泰,你们各带一通鼓手,每天晚上在拿出拗口击鼓呐喊,作进攻之态,但见敌人出来查看了,你们立即退回来。”

疲敌之计?也许是其中的一个想法吧,只不过徐清的第一想法是看着疙瘩山上每次换岗都会增添许多柴火,又想起里面千多人,恐怕柴火耗费不小,由此生了一个让他增加柴火耗费的计策,进而想到了疲敌之计。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徐清开始着手分化敌人内部了。前几日的几次小交锋,杀了大概 一百多人,可以从装备上看得出,出来取水的盗匪不是原来白帮的人,一定是新加入的,或者结盟的人。如此不平衡,恐怕里面怨念不小吧?

“告曰:此番征讨,原为夏家报仇,只打白帮一伙。其余诸绿林,既往不咎,假若自行出寨承诺不缴不杀,身上财物一应不取。若有从良只愿,可官拜校尉,领兵如前。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徐清,告慰。”

一封书信,谢了二百份,待到寨中盗匪被齐泰牛吃草扰得疲惫不堪之时,全部射入寨中。面已经揉好了,酵母粉也下了,就等着发酵吧……

“混账!这是离间之计!”白老大看着手中的书信怒气颇大的道。白老二也跟着劝在场其他人道:“诸位不要轻信,这是官军的计策,你们一旦出去,必遭迫害……”

“白老大放心,我等岂不知官军狡诈?”一位联盟的头目摆摆手,坦然的说。

“这种东西,也能骗得了我们?我们不就是干这些出来的吗?哈哈哈哈……”。另外一个头目不屑的讲,讲完了还将手中的那封信给扔到火堆里,噗呲一下烧没了。

可惜人嘴两张皮,人心似海深,手中的信烧没了,可那心里的信还在不断重现:

“招安……”“不缴不杀……”“财物一应不取!”

“财物一应不取!”

“财物一应不取!”

“官拜校尉!”“领兵如前”

信上的内容不赌的在诸匪的心中出现,哪怕白帮老大不断咆哮,也无法将心中那个念想去掉:

将白帮的那一大笔钱夺走!出去!从良!官拜校尉!带着手下的小弟安度余生!买田买宅,住到城里去!再也不用打打杀杀!

出来落草不都是逼不得已吗?不都是求口饭吃吗?现在有更好的机会!干不干?干!

信投了进去三天,徐清等到了想要的东西——疙瘩山上乱了!而且乱得不止一点,简直就是天崩地裂的乱。

徐清的信被射进去之后,众盗匪看见了信上有一个“财


状态提示:第八章 剿匪(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