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好就是各种难听的话骂出口了。/p

在这些大人和农村人的心目中,女孩儿就是赔钱货,养大了,也是帮别人家养的。/p

迟早是要嫁人的。/p

但是林芳却不认命!/p

如今父亲走了,三房的顶梁柱算是塌了。/p

以后靠什么来维持生计,谁也说不好。/p

在林芳读初二下期的时候,农民们就开始包产到户了。/p

土地重新得到规划,不再吃大锅饭,也不再挣什么工分。/p

之前为村里养的猪,除了正常供给村上,剩余的,也都私有了。/p

农民们也开始各自想办法挣钱。/p

就拿林家另外两房来说吧,林家老大便包了不少地,打算种些经济作物,比如甘蔗什么的。/p

等种出来后,拿到附近的糖厂去卖,也是一份儿稳定的收入。/p

至于二房,之前就找林芳家借了三百块钱,又东拼西凑,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跑运输。/p

至于村子里的变化也很明显。/p

公路渐渐也要修到村子口,还要设站台,通公交车。/p

以后再去镇上,就不用坐马车,而是搭乘公交车。/p

这样三十分钟不到,就可以到小镇上了。/p

以后村里的孩子们去镇上读书,也不需要那么麻烦,得赶着马车跑上好几里的路。/p

对其他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p

日子是越来越好。/p

可是轮到林芳家,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p

虽然刘翠花生的第四个孩子,终于是个儿子了。/p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p

孩子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村上就派了妇女主任上门来,针对刘翠花生的第四个孩子,不符合计划那什么。/p

所以,理应罚款。/p

于是,在包产到户时,分到林芳家头上的唯一一头耕牛,也被村上的干部派人来,把它给收走了。/p

刘翠花在月子里就受了气,身体也越来越虚。/p

面对村上的人来收牛,林芳就算再能干,再泼辣,也明白,对着干没有什么任何意义。/p

只能任罚。/p

好在,这一头耕牛就抵了罚款,没再拿三房家的其它东西。/p

那妇女主任走的时候,还劝告林家两姐妹,一定要把母亲照顾好。/p

林英拿手绢抹眼泪,一边点头答应。/p

林芳就不一样了。/p

她始终觉得,这些个人,都是猫哭耗子,假慈悲。/p

如果真的体谅她们娘儿仨,外加一个未满月的婴儿,就不该这么对她们。/p

但,耕牛还是被人拖走了。/p

紧接着,大房林大山,二房林大海,伙同自己的亲娘叶发巧,在三房家人仰马翻时,提出了分家。/p

这一次分家,不是在一个院子里,而是要求各家自立门户,真正做到,各有各的院落。/p

大房和二房还大言不惭地对林芳两姐妹道:“你们家反正也有儿子了,自然不会不让你们分不到房。”/p

但真正分配方案出来时,林英傻了眼儿,林芳气得简直想骂人。/p

这大房二房黑了心肠,以要照顾叶发巧为理由,愣是把三房的人挤到了一个很小的地域范围内,让他们自己去修房子去。/p

紧接着,大房二房便利用自己挣到的钱,开始准备挖基脚,修房子,打算把土坯房换成大瓦房。/p


状态提示:第141章 改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