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我祖父是朱元璋>第309章 新人新政(1)

;

第309章 新人新政(1)

凌晨,拂晓时格外冷。

经过一夜的缓行,拉着朱棣的马车终于从昌平回到北京。

在离开昌平军营的时候,朱允熥能清晰的感知到,朱棣眼神中那份对于军营的不舍。

人和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对他而言,他最爱的唯有铁马金戈西风烈酒强弓硬弩

~~

“四婶儿”

朱允熥亲自把朱棣送到回了王府,且拉着红着眼眶,但却并没有多少戚容的徐氏。

他知道,不是徐氏心中不担忧不悲伤。

而是淮西勋贵家的女子们,早就习惯了不管丈夫遭遇什么变故,都要波澜不惊。

悲伤随意流露在人前的悲伤,并不珍贵!

深埋着的,才如泣如诉。

“皇上,您说!”徐氏正色道。

“太医院的院长看过了!”

朱允熥看了一眼,静悄悄没有半点声息的王府,开口道,“我觉得要跟您说实话!太医说,四叔的肋骨触及了肺腑”说着,吐出口气,“北京眼看入秋了,北方的天儿您知道一旦入冬就不是养人的天儿”

徐氏咬着嘴唇,“人也老了,冬也来了伤的不是时候!也不好折腾着再回南边去!”

“家里无论缺什么”

朱允熥说着,指着远处垂手站在廊檐下的胡观说道,“找他要,朕跟他说过了,只要您需要的”

“家里能缺什么?”徐氏笑笑。

而后忽的抬头,正色的看着朱允熥,“皇上,您是不是有话,不方便跟我说?”

朱允熥心中又是长叹。

“太医院的人说了,伤了肺腑”

“您别重复了,我听明白了,应当是不好养!”

徐氏打断朱允熥的话,平静的说道,“不好养即便能熬过这个冬天,将来也是病秧子!病秧子就不能带兵打仗了”

说到此处,她依旧很是平静的抬头,平静的看着朱允熥,“我们家从交趾也回来了再回去也是不可能”

“我们爷在,倒是无所谓!自己儿子的王府,住着就是了!或者干脆脸大些,让您给建一个新的要不我们自己买,反正家里的钱也没地方花”

“但难办的是”

徐氏又道,“我们爷当真养不好”说着,苦涩一笑,“老一辈那些开国武将们都是如此,平常都好好的,可一旦有病,身上的旧伤新伤一块来,别管多铁打的汉子也熬不住!”

“那到不至于还没到那步,您也别多想”

“不多想不行”徐氏又道,“我们爷活着,我们什么都不用想,可若是熬不住”

朱允熥低下头,“在昌平的时候,我跟洪熙商量过四叔后事的事儿吉地要选,是不是要赶紧动工?这事洪熙没办法自己拿主意,朕只能来问你!”

“我们爷的吉地”徐氏想想,“那就是我们这一房头儿的祖坟了”

说着,红着眼眶笑笑,“皇上想的周到,这挺好的!我们爷少年来的北平,一生报负都在这儿。若真有个好歹,祖坟也在这将来子孙后代祭拜也方便”

朱允熥心中唏嘘,且极其不是滋味。

当然,这就是他的秉性。

他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改变了别人的命运而感叹,乃至自责。

但并不妨碍他继续坑人。

“四婶您要明白,并不是我非要现在弄。我是听了太医的话,也有些心里打鼓!”朱允熥又解释道,“尤其回来的路上,四叔吐了好几口血”

“皇上,您希望我们爷死吗?”

骤然,朱允熥愣住。

而后皱眉,“四婶儿,朕敬着您是长辈,您这话说的”

“那您就解释了!”

徐氏看着朱允熥,“皇上您能在我面前一口一个我,就以侄子的身份考虑我们爷的方方面面,身前身后您还解释什么呢?您是怕我心里对您有想法?”

说着,忽的莞尔,而后又是叹气,“赶上了谁有办法?”

“我是怕四婶您心里”

“放心,不多想也没什么好想的!”徐氏苦苦一笑。

然后迈步进后院,口中继续道,“我们爷知道皇上您这片苦心,心里也只有高兴的!”

“您也要多留心身体,朕派御医就在府上十二个时辰候命!”朱允熥大声道。

徐氏背对着朱允熥摆摆手,“皇上回去歇着吧跟着折腾了一夜!”说着,就在跨院门口转身,福身行礼,“多谢皇上替我们老两口操心”

起身时,又突然苦苦一笑,“其实,您真是想多了,我们爷没事就好他要有事我也就跟着去了!”

“四”

眼见徐氏走远,朱允熥站在原地,一腔的话堵塞在喉咙当中。

他相信,若朱棣真有个好歹,徐氏能做出来。

“哎!”

他摇摇头,蝴蝶翅膀带来的旋涡,愈发的让人看不透了。

原时空朱棣的身子一直都是好好的,徐氏其实也早病故了!可现在,朱棣躲了一劫,徐氏也依然健在。

~~

他闷头疾行,刚走出门口,就见胡观迎了上来。

“万岁爷,帖木儿国那些使者还在礼部和理藩院门口跪着呢,您看?”胡观低声问道,“听闻四王爷从他们进贡的马上堕马,他们都吓坏了!”

“你们自己看着办!”朱允熥冷声道,“朕没功夫搭理他们”说着,脚步微顿,“李九江呢”

“臣在这”

此时朱允熥的脚步,刚迈出朱高炽的王府。

斜刺里就见李景隆拎着个竹篮,撩着蟒袍的裙摆一路小跑而来。<


状态提示:第309章 新人新政(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