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穿越重生>诸天从洪拳开始>第177章 还精补脑

“子欲不死,修昆仑?!!”/p

洪康重复了一句。/p

他看过不少道家典籍,明白这“昆仑”可不是指昆仑山,而是指人的头脑。/p

按照现代科学原理,脑为人之神经中枢。/p

道家有修昆仑的法诀,为不传之秘,以现代语言来说,即为头脑锻炼法或脑神经锻炼法。/p

洪康目光灼灼的看向宋忠谦。/p

“《黄庭经》里说:“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相传是【还精补脑】的秘法。”/p

宋忠谦略有自得说道:“洪先生说的没错。”/p

“发宜多栉,面宜有工,齿宜常叩,津宜常咽,气宜朝元,精宜还顶,三关宜透,任督宜通,灵珠宜固。此九者,所谓修昆仑法也。”/p

洪康说道:“莫非……”/p

宋忠谦说道:“我门中的《上元功》,主修督脉之气,结合圆满的《中元功》,贯通任督,即可还精补脑是也!”/p

洪康正色拱手道:“还请宋道长不吝赐教。”/p

宋忠谦朗声吟来:“第一段,神宜随手,心不外驰……第二段…………”/p

“……第八段,两手结三昧印,澄心默坐,存神泥丸……”/p

“第九段,默坐澄心,凝神寂照气穴,片时便觉气透尾闾,上夹脊,循玉枕而达泥丸,使元气氤氲满顶……”/p

寥寥不过千余字,但其中涉及到的精奧窍诀让洪康喜不自禁。/p

同时,洪康心里也颇为感动。/p

虽然宋忠谦说了,自己现在没有能传衣钵的徒弟,这是怕自家的传承断在自己手里,还不如碰到合适的人多交流,多传播。/p

这放到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事情。/p

但是当今世界急剧发展,各种新兴思想不断交流碰撞,许多接受快的人纷纷意识到需要打破以往的樊笼,以新眼光去看待各种事物。/p

有些行业不能再死守着老旧的规矩不放,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眼光,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p

对于宋忠谦来说,就是不再严防死守着自家的传承。/p

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会拿出来探讨交流。/p

看到宋忠谦如此高风亮节,洪康也不是小气的人。/p

当下拿出了《洗髓经》说与宋忠谦听,还附带了自己多年修行的心得体会。/p

“这【洗髓经】的“洗髓”,主要指的不是肉身上的伐毛洗髓,而是一门修行精神的奇功。”/p

“结【禅定印】,通过“入静凝神”不断的淬炼精神,使自己的精神达到婴儿时期的纯净无暇的状态;”/p

“再进行精神质变升华,达到“内视己身”的地步,精神入微甚至可见身中之神。”/p

宋忠谦没想到洪康还有这种压箱底的奇功。/p

见得他也愿意交流分享,自然也是认真听讲起来。/p

洪康述说精奧:“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气。幻出诸形相…………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p

这次交流谈玄,两人都大有收获。/p

宋忠谦得到了开发肉身潜能的秘法,可以大大增强他的气血,保持肉身活力;还得到了凝练精神的奇功,隐隐间和他的《上元功》似乎可以相辅相成。/p

而洪康看起来貌似有点吃亏。/p

因为《中元功》对他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是《上元功》。/p

也就是说他用两门秘法才换到一门对自己有用的。/p

可就是这一门,洪康就觉得不亏了!/p

原因就是,洪康心里有种感觉,这宋道长《上元功》的“还精补脑”部分,应该能够有益于自己的《洗髓经》进展。/p

从上一世到现在,洪康的精神力量一直卡在了“见神”层次,始终无法凝聚出“明镜台”。/p

他猜测,要么是少了某种窍门,要么是世界缺少某种神秘物质。/p

为了方便,/p

洪康决定暂住在常道观这里,把两徒弟也从许府接了出来。/p

有的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p

还好,两徒弟都不是那种耽于享受之人。/p

到了常道观,洪康让两人在练功之余,也帮着做些简单的农活。/p

……/p

静室。/p

洪康双手相对,仰放在膝上至脐下一带,两拇指指端相接,右手置于左上之上。/p

这是【禅定印】。/p

能够以清净压制不净。/p

收摄精神,摄心拂尘。/p

然后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食指直向地面,指尖触地。/p

这是以【触地印】去除杂念,降服外魔。/p

待到自己的精神变得极微敏锐时,洪康开始了《上元功》的修行。/p

他的内气的运行线路顿时改变了,不再是按照《太和功》的运功路线。/p

这乍一改,顿时变得有点生涩。/p

不过,以洪康对内气的极微控制力,几息功夫就适应了新的运功路线。/p

内气行走督脉,自小腹而起。/p

出于曲骨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过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诸穴位,到脖颈后部至风府穴。/p

按照《上元功》记载,接下来就是运行内气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过脑户、强间、后顶诸穴位、上行至巅顶百会穴;/p

经前顶、囟会、上星、神庭、印堂诸穴位,沿着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


状态提示:第177章 还精补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