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盛世君子行>第32章 拜师

临近玉门关的时候,大漠中已经陆续出现沙棘,骆驼草,等绿植,晌午,天空竟然飘下一场小雨,这就非常令胡怀仁意外了,当年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人,他是亲身走过这片土地的,那时候黄沙漫天,虽然属于景区,可是游客非常少,零星的几个南方游客埋怨着大西北的鬼天气,一年到头也不见下雨。/p

小雨并没有让队伍停下来,前方有成片枯死的胡杨,可以生火做顿热饭吃,有室韦奴隶人砍伐胡杨,堆土架锅,雨停的时候,刚好可以生火。/p

人群中出现一阵『骚』『乱』,最先是室韦人面向西方虔诚的跪拜下来,然后是唐军的惊叹声,胡怀仁抬头,便看到半空中一挂彩虹彩虹后方,朦胧的巨大战场清晰可见,两军对垒冲杀,后方宫殿成群,狼烟四起,就像一幅画卷挂在天边,怪诞瑰丽。/p

胡错来到胡怀仁身边,紧紧的攥住他的手,胡怀仁感受到他的紧张,便转身『揉』了『揉』他的脑袋,看到张重九走了过来,便点头行礼,然后继续观察天空中的画卷。/p

“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老人站在胡错的另一边,同样抬头,眼中有些『迷』茫,胡错伸出手扯了扯他的衣袖。/p

老人的神『色』一清,眼中的『迷』茫消失不见,胡怀仁听过这首歌,本身因为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当然是一点也不相信的,可是重生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信念多少是有些动摇的。/p

“先生觉得那白玉京当真存在吗?”/p

老人已经低下头,慈祥的牵起胡错另一只手:“蜃景古来有之,白玉京也是道家杜撰出来的神坛,和儒家圣人金身没什么两样,老夫观那衣着倒像是秦时甲兵,所猜无措的话其后殿宇便是那阿房宫了,天上宫阙,与凡人何干,无需妄加猜测,『乱』了心境。”/p

胡怀仁心悦诚服的躬身行礼:“请先生为胡错师!”/p

“哈哈哈,老先生学识渊博,得此佳徒,尉迟敬德为先生贺!”/p

这个时代真正的收徒拜师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师徒情分,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是最类似于至亲的关系了,碍于条件简陋,没有供案香炉之类,胡怀仁从怀里掏出一路上攒下来的所有银钱,作为束修礼,老人没有推辞,笑着一并接了下来。/p

胡错本欲跪下行大礼,被老人从中扶起:“入我师门,随心,随『性』,随缘,重人事,轻天命,重术而轻道。”/p

说罢,便伸出食指指点胡错眉心问道:“可记下了?”/p

胡怀仁虽然早已猜到老人对学宫的一些规矩不认可,可依然有些震惊,随心随『性』随缘本就和法家毫无干系,倒更像道家金言,后面重术而轻道才是后世认为法家的本质,胡错不理解,可是记『性』好,点头记下。/p

回礼的时候老人从腰间『摸』出一块古玉,『色』泽青黄圆润,胡错扭头看了看胡怀仁,待到胡怀仁点头后才伸手接了过来。/p

至此礼成,周围站着尉迟父子,关野,还有徐大,众人纷纷对老人和胡怀仁表示恭贺,很早便知道老人意欲收胡错为关门弟子,而老人的身份对这几人来说并非多么隐秘的事情,至于学问,更加无须怀疑,稷下学宫的人在百姓眼中可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就连见多识广的尉迟敬德都不能免俗,就是不知为何作为长兄的胡怀仁一直都毫无热衷。/p

胡怀仁此时倒是很平静,如果不是今天机缘巧合的问出老人心中的底线,他仍然不会将胡错交给他来教,对于稷下学宫,他和旁人的感官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纵使学问高深,可是终年不接地气,很有可能心理会出现问题。/p

一个掌握着高深学问的人,如果心理不正常,那实在是叫人胆战心惊。/p

好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老人张重九没有疯掉,也不是那可怕的人格分裂,而是一个真正有学问有见识对他们兄弟毫无恶意的慈祥老人,他很高兴。/p

蜃景在依旧没有消失,室韦人被唐卒用鞭子抽着起来继续干活,而不远处一个角落,有一个身材相对瘦小的唐卒,同样仰天注视着天上的蜃景,口中念念有词,在那画面消失的时候,两行清泪滑下脸庞。/p

有兵卒呼喊他吃饭,那人应了声,小心的擦拭了一下漂亮的杏仁眼,从怀中『摸』出一张罕见的铜镜,细心的观察脸庞没有披『露』,才起身走了过去。/p

玉门关外,所有人都爆发出欢呼声,胡怀仁也满脸笑容,眼前的玉门关与后世的终究是有很大差别,首先并非想象中的荒凉,这里商队聚集,呼喝声不绝于耳,周围沼泽遍布,沟壑纵横,侧方即可见长城绵延而走。/p

虽说只是一座城堡建筑,可是却属于军事重镇,城墙设有十余米高,底部最少五米宽,从不大的门洞中走过让胡怀仁有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当年这个门洞他也走过!/p

关内常备兵甲不多,主要是一里外的陇右道府军大营陈兵足有三万,其中两万甲兵,一万骑卒,到了这里,尉迟敬德便将胡怀仁等人交给了尉迟宝林照看,他自己作为陇右道折冲府总管,出营数月,肯定有太多军务需要处理。/p

这也是胡怀仁第一次真正见识到大唐的戍边府军,绵延数里的府军大营已经等同于一个不小的城镇,来往的客商最喜欢在营地外围兜售货物,府兵属于半兵半农,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归营训练。/p

<

状态提示:第32章 拜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