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侠道至终>第十三章 无道义军

一批约六十人的骑队人人臂挂绿巾,一看他们杂乱无章的武士服便知道必是义军,甫进村内先射杀了几只扑出来的犬只,接着逐屋搜查,把村内百多男女老幼全赶了出来,一时鸡飞狗走,呼儿唤娘,哭喊震天,让这个本就饱受压榨的村子顿时陷入毁灭灾难之中。/p

想要拿起锄头反抗的人,自然会被毫不客气的斩杀,这些义军和村子里的人可没有什么同乡情谊,现在那个昏君又到了这南方之地,各派力量都需要抓紧时间扩充力量防止隋军反攻,上面的头领下达的征兵任务更是相当繁重,不赶紧抓人的话就完成不了任务,完成不了任务的话,又要从哪里去找炮灰来挡刀呢?/p

更不用说有人听闻隋军精锐前来也生出了新的心思,正好借着征兵的机会好好捞上一笔。/p

绿巾军把村内男女分两姐排列,且团团散开包围防止有人逃走。其中一个看来是义军头子的在四名亲随左右护翼下策骑来至排列壮丁的人堆中,把精壮的挑选出来赶到一边,立刻有人以绳子把他们绑成一串防止他们逃走,这些人既是壮丁也是本钱,这种紧要关头可必须得看好了。/p

那些母亲妻子见到儿子丈夫被人拉去作壮丁,发出阵阵令人不忍卒听的呼号悲啼。可是那些所谓义军则人人神情凶悍,没有丝毫恻隐之心。为首的那个骑在马上的头领更是眼露淫光的扫视着在场女眷,可是还没等他找准目标,寇徐两人便已经杀到,饱含愤怒的吼回荡在被点燃的房屋上空。/p

此时两人看见面前的残忍景像,胸中已经被怒气所充斥,不过仍没有丧失理智:此时敌众我寡,而且敌人又都是有马的骑兵还看管着村民,必须在第一时间便斩杀他们的头领让其余兵众溃散,到时候再衔尾追杀的话定能一举破敌。/p

于是寇仲便艺高人胆大的借着阴影潜入到了马队旁边,徐子陵则在手心中攥紧了十数枚小石子,趴伏在那茅草房上蓄势待发,只等寇仲到达位置之后便要发动。/p

趁着那个头领色授于魂,心神动摇的机会,寇仲从一个本该被注意到的阴影中突然蹦了出来,也是之前成功的那几次抢掠让他们有些掉以轻心,却是在一时之间忽略的墙根下的那块阴影。/p

所以这个嚣张的江淮军小头领就付出了性命做代价,长久的杀戮生涯确实让他锻炼出来了非同一般的警觉,在一道身影猛然向他暴起,手里的长刀还闪着寒光的时候就立刻做出了反应,只是对方的来路却是刁钻无比,竟是让骑在马鞍上的他生出了无可躲避的感觉,只好狼狈的直接旋身滚下马去,借着马身挡下对方一击。/p

重重地摔在地上还来不及痛呼出声,这个在江淮道上也算是有些名气的好汉便下意识的摸向藏在后腰上的短刀,像这样的偷袭他也不是第一次遇上了,不过身旁有意气相投的弟兄们帮衬,自己又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练出了一身硬手,想要杀他?难!/p

只是他耳边却没能听到弟兄们的呼喝声,相反的却是一声声的痛呼和坠马落地声,短短五六息内,自己身边的精锐卫队竟然好似全军覆没一般,不由得心中大骇,直接连身也不敢起的向远处滚去,身上粘了一堆的草叶和污垢也在所不惜,只求能拉开和袭击者的距离。/p

但寇仲手里的刀比他的速度更快。之前的严格训练让寇仲有了脱胎换骨般的进步,修成长生诀真气不但让他力量源源不断,更是让他夜能视物思维敏捷,而岳松和傅君婥更是把他们的身法都教给了寇徐,在他们观察海中生物的动作下到是让他们悟出了各自独特的提纵术。/p

虽然很不成熟,但对付这些只懂一些粗浅的战阵之学的士兵是足够了。踩着受惊的马身接力,直接越过那些被徐子陵的石子砸的倒在地上的普通士兵,寇仲将目标紧紧的锁定在了那个身穿一身特殊皮甲的头领身上。虽然那个家伙竭力想躲到远方的阴影中,但在寇仲的眼中和感觉中却是无所遁形,那股狼狈的样子更是让他鄙夷不已。/p

牢牢记住小混混的打架法则和岳松的教导,寇仲连一句话都没说,直接挥刀砍了下去,正中对方后腰之上,却是发出了‘铮’的一声响,显然是对方在后面藏了护身之物,虽然没有直接皮开肉绽,那个头领却也被震得浑身发软。/p

一刀不成,便立刻再来一刀,这一次发狠直接对准了地上人的脖颈,即使那个家伙垂死挣扎直接抓了一捧土扔了过来也丝毫没有减缓刀速,在一声惨嚎之后,这个之前还耀武扬威的家伙便在抽搐了两下之后就再无声息了。/p

转身回头,刀上的血液直接溅到了地上的那些义军和村民脸上,寇仲大吼道:“你们的头领已死,还不投降,更待何时!?”/p

这一声吼当真称得上是震耳欲聋,面前之人呆了一下,突然发了一声喊便向四处窜去,连那些村民们也哭喊着四处逃散,在这样的混乱之中,就连在高处的徐子陵也无法分清楚敌人,只能用石子将骑着马的人通通打下来,到时候再继续分辨。/p

混乱持续了整整一刻钟,最后还是寇仲靠着他的口才让有的村民可以相信他,让男人拿着木棒守住村口,他和徐子陵两个在这个小村落里把溃兵们通通揪出来。/p

至于那些没来得及拦住让他们逃走的义军,最后也被岳松和傅君婥分别拦下拖了回来,把这些人全部卸下武装扔到村落中心之后,岳松也只是站在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无道义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