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侠道至终>第四十章 论法,论武!

远在城外数十里的岳松自然是不知道跋锋寒在搞什么鬼的,他现在已经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面前的老僧身上:这名僧人的修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精神的修养和浸染上,不集中注意力的话,便很容易落入他营造的气氛中,连思维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p

在岳松说出‘浪费’两字之后,在他的感官中,对面僧人的气息也有了一丝极微小的波动,虽然面容上的表情依旧威严的令人感到敬畏,但这个回答显然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p

“施主为何会有此想法?这里的石窟在数百年前便由当时当政的皇帝下令开凿,为的便是广布佛法以慰众生,如何能称得上是浪费?”适才的言语之中既是疑问,也是质问。这恢宏的造像正象征着佛法的昌明广大,为何会从面前之人口中得到这样的评价呢?/p

岳松指着佛像说道:“对达官贵人和高门士族来说,这些东西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但对普通的黎民百姓来说,就算是再虔诚的参拜它们也不能让自己可以吃饱穿暖,反倒是寄托了些无用的希望,还不如用开凿它们的时间多开拓一些沟渠田地,那样的话,才能让自己更有可能不会成为路边的饿殍。”/p

岳松一向是个非常实际的人,他当然明白精神力量在有些时候会很有效,不过明明有更实际的方法可以用偏偏来折腾这些,他也只能说这些古代统治者们当真是闲得无聊。/p

听了岳松的答复之后,这名老僧扬了扬两条白眉,念了一声佛号之后说道:“施主有此想法,便是具有大慈悲心,实在是令贫僧欢喜不已。正如施主所说,若是将开凿这些石窟的功夫放在农事上,确实能让那些普通黎民变得更为富足一些。但施主可曾想过,就算那些百姓能在之前的战乱中获得一丝安宁的生活,但死亡也终究会来临。/p

唯有佛法,才能在那时解脱他们的灵魂。”/p

这个回答当然是在岳松的意料之中,佛教的作用在各种文章中已经被讨论过无数次了,人们需要它来寻找一个死后的慰藉,那种永恒的无知无觉的沉眠是一种莫大的恐怖,他们需要一个死后世界的存在。/p

岳松也懒得和他争辩到底是要把人生的精力投入在死后还是生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以偏概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是在不久之前的南朝,当时佛教盛行盛行以致为祸国民。范缜于“风惊雾起,驰荡不休“之时也终作《神灭论》一文。/p

争论于过去已经没有意义,反正之后还有两次灭佛事件在等着他们,宗教和世俗之间的博弈永远不会停止,岳松现在所关心的,就是他能否从面前这个大和尚手里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p

不再多言,岳松直接将长刀拿在手里,朗声向着前方说道:“这位大师,思想上的争论是很难得出什么结果的,晚辈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江湖人,还请大师再此赐教一二!”/p

手持禅杖,这位高僧自然看得出岳松话语之中有未尽之意,不过他周身上下皆是一身正气,想来也非是阴谋鬼祟之辈。/p

不过他并不想和对面的年轻人动手,倒是想为其讲经说法将其引入佛门。慈航静斋的传人很快就要入世,与之相对应的魔门也很快会派人出来兴风作浪,在一旁为之护法之人也是不可或缺的。/p

面前之人既然有不凡的慈悲心,那么只要稍加引导的话,或许就可以为佛门所用,让这一次的正邪之争变得更稳妥一些。/p

想到了这一点,这回知道不少秘辛的佛门高僧便微笑着颔首说道:“既然施主心向佛门,而且也是有缘之人,贫僧自然愿意为施主大开方便之门。”一脸慈祥的表情,这位僧人很明显已经准备把岳松收入毂中了。/p

面无表情,眼似星芒。岳松现在心中已经不再去想任何无关的事情了,在拔刀的同时,他的眼中只有对面那个魁梧的身影。/p

刀尖出鞘,岳松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原地,唯见一点闪光犹如彗星袭月一般冲向对面僧人的胸膛,速度之快仿佛在天地间产生了一条银线。/p

身如不可倒塌之高山,劲如拍岸之大浪,僧人手中的禅杖乃是由纯铜所制沉重非常,在他的手中却犹如拈着一根草标一般轻巧灵活,风声呼啸间,杖顶的圆球形尖端已然顶上了岳松的刀尖。/p

两件重量差距极大的兵器互撞之时,所爆出的响声尖锐非常却又极其短暂,只是因为岳松在瞬息之间便将真力变向侧移开来,不然对方的雄厚内力施展开来,自己手中轻便的长刀自然不可能挡得下对方手里沉重的禅杖。/p

周身游动找寻破绽,岳松以快打慢不断出招,须臾之间便将对手周身前后试探完毕,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攻去,对手手中的杖影皆是稳稳地挡在身前,竟是表现得无有任何破绽。/p

真气运转无有缓慢,岳松依旧保持着相当高的攻击频率,每次与对手兵器相接之时皆是一触即离,双方真气在接触之后是皆是心惊于对方真气雄厚,尤其是岳松年纪最多不超过30,体内真气之庞大竟然隐隐赶上了自己,而且感受到的确实是正宗的道门玄功,精纯之处远胜常人。/p

只守不攻究竟不是正途,老和尚周身气震,运起自己的大圆满杖法以攻对攻的向对手长刀击去,以双方兵器之差,对手也只能暂时退开运刀防守。/p

而他的杖法讲求的是随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论法,论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