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青春校园>清穿之嫣凝传>第140章 云开月明

和珅手中的茶盏换了一杯又一杯,他一双杏目微眯,不看嫣凝,也不开口说话。/p

嫣凝说明了来意后,就见和珅即不回绝,也不应下。厅堂门口垂了厚厚的幕帘,四处的窗子都封着。光线暗的发紫,嫣凝看不清和珅面上的表情。/p

许久,又一声轻轻的盖碗与紫檀碰触发出的声响,很低沉。敲在嫣凝的心上,她不由得惊了一下。/p

“嫣凝姑娘是要和某帮忙寻找游远之的下落吗?”/p

和珅不答发问,一双杏目松开,看向嫣凝。/p

“和大人无须推辞不认识游远之!”嫣凝迎上和珅的眸光,把方才的话又重说了一遍。“嫣凝知道冒然前来打扰和大人不合乎礼数!可是请和大人念在嫣凝曾把自己所知之事尽数相告的份上,帮嫣凝找寻游远之的下落!”/p

暖炉中的煤炭声“劈哩啪啦”,铜『色』的炉上环绕了袅袅白烟。主位两旁的花瓷瓶中『插』着几束百合。无寒意,竟温暖如春。/p

和珅捏着手中一串翡翠佛珠,抬头眯起的杏目定看着嫣凝。/p

他知道,她定是误会自己笼络苏家、并把明心送去富察府是为了与福康安抗衡朝堂。/p

那日事态紧急,他毫无时间去思索这些,只一心想救下她。直到她平安无事,明心禀告她『性』命无忧后,他才动了这份心思。/p

和珅朱红缎的旗袍紧扎了黑『色』的箭袖,与他手中的佛珠,甚是不相配。他本不是信佛之人,从他阿玛死去后,受尽旁人屈辱白眼。如若佛祖真是普渡芸芸众生之神,又何以弃他与胞弟和琳不顾。/p

嫣凝眼见和珅把一串晶莹剔透的绿『色』佛珠在两只手中换来换去,双眼紧盯着自己。/p

她有些坐立不安,拿起盖碗猛灌了几口,平伏自己的心绪。从她进京城,不管和珅是出于何种目的,明里暗里都帮她不少。她本以为这是两人当初的交易,可是日子长了以后,她早已是『妇』人,又岂会不知和珅对她的心思。/p

“和大人,如今,也只有你可以帮嫣凝了!”嫣凝抬起头,双眸迎上了和珅微眯的杏目。/p

下人们又换了一盏茶的功夫,和珅方收起手中的佛珠。眼睛若弯月,“你回去吧!等有眉目了,我会想办法告知你!”/p

他如何不知游远之,连香儿是明启教之人,他也早已从福长安那里知晓。只可惜那时他官位低下,不敢得罪富察府。等他地位平齐福康安之时,明启教已被福康安灭教,他此时说出福康安府中私藏邪教中人,岂不是死无对证。反倒会被福康安反参一本。/p

出了和第,落日的霞辉有些清冷。冬日的天黑的极快,又带着寒气。嫣凝所坐的马车像是踏在结了冰的湖面上,又加上街道中光线昏暗,马掌微滑有些不稳,颠地嫣凝的一颗心七上八下。/p

回去时,福康安已在等她用膳,厨院取来的食盒在暖炉旁边温着。/p

她换了衣服,从内室出来。福康安面『色』如常的命下人摆菜,很显然他已经审问完车夫。/p

嫣凝心松了下来,从白塔寺出来,她令车夫把马车停在了一个距和第两条街的闹市,说是去买些女子的绣品,然后扶了明心悄悄走了两个胡同的弯路去和第。/p

用完膳后,福康安去了书房看书。德麟已被『奶』嬷嬷哄睡了,嫣凝无事可做,就翻看张氏留给自己的书。时不时的令赵兴去很远的库房,取些布料供她练手。/p

有竹香同行,赵兴乐此不疲,反倒希望嫣凝多多派他跑个几次。嫣凝何尝不知二人的心思,只是府里正是多秋之际,如若这时嫣凝开口让二人成亲。那竹香定是要做妾室,嫣凝没有把握可以劝得动此时的福康安,让他摒弃地位尊卑。/p

富察老夫人的身体渐好,不再大关院门。天气晴朗时,也会招呼嫣凝与芴春前去饮茶闲话。/p

香儿孩子的事,她虽惋惜心痛,可到底不同福康安与嫣凝亲眼见过德嘉乌青、冰冷的小脸。伤怀了几日,也就过去了。府里尚有新人在,何愁来年花不开,这有花就会有果。/p

才几日,芴春那株鲍蕾就迎着府里的红梅开放了。/p

低沉阴霾了几个月的富察府,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府里上下一片欢喜。最为欢喜的莫过于福康安。/p

他原是以为自己杀戮太多,上天惩罚他,让他子祠稀薄。但是芴春却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于是为了芴春能够安然产下腹中的孩子,府里又多了一位安姨娘。/p

建功斋庭院里一片肃寂,不想在院中压抑着自己。嫣凝便偕同竹香出了院门,往花园走去。一路上落尽嫣凝眸中不是枯草便是残枝,诺大的富察府除了冰冷的墙壁与朱红的游廊竟无了其他景物。/p

嫣凝抱着汤婆子的手在披风下紧紧的压向自己的小腹。大夫每隔半月,就会为她诊脉,她心知福康安殷切盼望有一个孩子。/p

可是,该是自己为他生,不是吗?他夜夜伴在自己身侧,为何却被芴春夺了头彩。赶在冬日里就开了花,等来年暮夏之际就可硕果累累。/p

嫣凝想着芴春娇小柔弱的身躯,三个月之久,她竟瞒的滴水不漏。香儿出事以来,她长日居在春樱苑,鲜少出院门。有时,嫣凝都会忘了府里还有她。/p

嫣凝把手中的汤婆子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铜『色』镂空盖子与炉身分离,各自滚向了两处。抄手游廊的石板上,留下了汤婆子砸出的白痕。/p

她两行清


状态提示:第140章 云开月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