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四百四十九章 操之过急
名声颇佳,也不怪包世臣如此问,不料易知足却曳道:“晋商确实富,梁萼涵亦算是好官,却不是我疡山西的原因。”

顿了顿,他才接着道:“疡山西,是因为山西的煤炭,煤炭是展工业必不可少的燃料,必须优先考虑将山西的煤炭资源开出来,一是煤炭开采一是铁路运输,山西和直隶,必须优先考虑山西,直隶要展工业,离不开山西的煤炭。”

原来是出于这个考虑,包世臣点了点头,他清楚对方之所以给他说的如此明白,是要他写折子,略微沉吟,他才道:“这次招募狐和狐学院招生,引起的轰动不小,各地赶来上海和广州两地应征和应试的人数不少,朝廷对此怕是会有微词。”

易知足漫不在意的道:“先生可知本爵为什么要借此机会吸引大量的青壮前来上海广州两地?”

听他如此问,包世臣有些诧异,难道不是为了借机向安南输送兵源扩张元奇团练实力?转念他便反应过来,就算是要在安南扩张实力,元奇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瞧这阵势,这次吸引来上海广州两地的人数怕是得有好几万,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是为兴办工厂储备人力?”

“不错。”易知足道:“广州目前正计划筹建一系列的新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学徒,上海进行基川设也需要大量的劳力,如今祥符大堤已经合龙,有不少灾民正在6续返回,需要补充,而且上海稍后也将开始兴建工厂,两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英吉利当年为了展工业,推行了圈地运动,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化成了工人,咱们没这个能耐,只能利用各种机会来吸引大量人口以满足两地展工业的需要。”

包世臣皱眉道:“这些人可都是冲着狐和狐学院而来,怕是未必会愿意进工厂,再说了,朝廷本就对元奇不放心,对这情况也不了解.....。”

易知足笑道:“先生大可放心,狐和学院招收名额有限,从目前反镭来的消息看,估摸着是十中然,而且安南也用不了如此多人,被淘汰下来的,十有**会进工厂。

至于说朝廷不了解......,写折子让他们了解就是,朝廷对广州那几个秤的情况颇为关注,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也不是不知道。”

说着,他转身伸手礼让道:“进去说罢。”

两人进屋落座,易知足才接着道:“元奇团练在安南扩军,我想上密折向皇上明言......。”

听的这话,包世臣一楞,“爵爷有把握说服皇上?”

“耆大人曾提及过,皇上有意开疆拓土以一洗租借香港之耻。”易知足缓声道:“元奇擅自出兵安南,朝廷佯做不知,这等于是默认,由此也证明了皇上确有吞并安南之意。

再则,元奇团练要分驻四个通商口岸,不可能在安南留驻太多兵力,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奏请在鸿基训练新兵,以镇守鸿基和新安府,我已传令鸿基,攻占新安府,以元奇团练的战力,相信再有一个月,必能全面占领整个新安府。”

听的这话,包世臣半晌没吭声,良久,他才开口道:“爵爷可是担忧元奇团练在安南扩军,无法瞒人耳目?”

这姜果然是老的辣,易知足确实是考虑到这事瞒不住,在安南训练新兵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瞒过朝廷耳目,但源源不断的新兵运往安南,怕是很难没不引人注意,因为时间紧迫的缘故,易知足打算这次在安南一举扩军一万甚至是二万,如此大的数额,要想不让人察觉,显然不可能。

点了点头,他才道:“先生是否觉的不妥?”

“自然不妥。”包世臣道:“即便皇上有吞并安南之意,也不会宣之于众,毕竟安南是大清藩属国,元奇团练在安南扩军,朝廷顶破大天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佯做不知,爵爷若是上密折明言,只能坏事。”

“密折也不行?”

“密折也是要缴回存档的◆爷平日里不过问这些新,难免疏忽。”包世臣说着将有关密折的情况说了一遍。

密折密不密?当然密,直达圣前,不经第三人手,朱批之后再返上密折之人,可以说避程度已到极致,但有一点,但凡是有朱批的密折都必须在当年年底之前缴回存档,不允许臣子私自保存,一些极度私密之事,上了折子基本就是留中,不可能有朱批答复。

易知足上密折恳请在安南训练新兵,道光为着身前身后名着想,要么是留中不朱批不还。),要么就是拒绝斥责,不可能会允准。

听的这番话,易知足心里一凉,看来想名正言顺的在安南扩军是行不通了,只能是偷偷摸摸的进行,如此一来,可就有些麻烦,毕竟数额太大,说不的,只能扩大安南的战事了。

进他不吭声,包世臣忍不住道:“爵爷急着扩大元奇团练规模,是为了吞并安南?”

“不只是安南,也是为了与西洋各国争夺南洋。”易知足随口道,之所以如此说倒不是不相信对方,而是怕对方接受不了元奇出兵倭国的想法,这年头可没人象他这样仇视倭国,也根本没人将尚在闭关锁国的倭国当回事,他不想多费唇舌解释。

南洋的重要性,包世臣是听易知足多次提起过,倒也没多问,沉吟了一阵,才道:“即便朝廷有借元奇之手吞并安南的意思,也不会容忍元奇团练扩大规模,对于朝廷而言,元奇和安南打个两败俱伤,这才最合朝廷心意。

元奇团练扩军,还须谨而慎之,缓缓图之,切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九章 操之过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