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南明副榜举人>第96章 掷弹兵初显威风

而在****利进行兵力调整的同时,杨轩站在大王庙前面的一片茂林之中,不时手搭凉棚观看战场局势。

看到姚之帧第4营、杨秉义第5营杀得两千多大西军精锐人仰马翻的,其部六个大队如同六柄尖刀,交替掩护厮杀,所过之处,大西军望风披靡,根本不敢与之战。

大家一个个喜笑颜开,有的更是建议杨轩发动反击,现在还有两个步兵营,两个骑兵大队,若是突然杀出,对方必然难以招架。

但大家需要注意,除了刚刚接敌之时大西军死伤甚多之外,现在则是拼命躲避我火器队,躲避我杀手队,其部伤亡降低了很多啊。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大家显得颇为得意。

突然看到战场局势发生逆转,****利除了向正面派出千余步兵支援之外,就是向左侧派出千余兵马,妄图包抄前面忠义军。

站在背后树丛中,不时透过单筒望远镜密切观察敌情,看到****利已经拼尽全力,如果计策得逞,****利必然率领身边那三百骑兵从右面冲杀过来。

既然对方沉不住气亮出了底牌,杨轩也不想藏着掖着,除了调第6营副把总刘惟明赶往左翼支援之外,就是让曹章率领护卫营正面冲击当面之敌。

看到前面树丛中再次杀出两营兵马,****利颇为震惊,情报显示相如县不过忠义军不过千余兵马,眼前所见明显有误。

虽然如此,****利还自信满满,自己纵横天下十余年,什么样的风浪没有见过,再说了大西军有四千精锐之师兵力明显数倍于对方,完全可以战胜对方。

但刚刚一交手,****利大惊失色,按理说忠义军双方厮杀半天,忠义军若有虎蹲炮早就应该使上,谁知道如今紧要关头忠义军才使出这一杀手锏。

护卫营突然杀出,曹章抱着虎蹲炮冲在最前面,在离大西军阵前百来米的山坡上放下,装上火药、铅弹,然后点燃,迎着冲过来的大西军将士发射。

虎蹲炮重约三十六斤,两个将士抬着根本不需要费多大的劲,一惊点燃发射,铅子从炮口迸出,落在前面敌丛中,飞沙走石的,活生生被撂倒数人。

虎蹲炮虽然杀伤力不大,但声势甚为惊人,特别是发射散弹方圆四五米弹片横飞,非常吓人。

趁着对方一阵混乱,杨福全、都极归等人率领各个大队冲杀过去,待到双方相距六十步的时候的突然停下,随着一声号令,前面的火枪手纷纷单腿跪在地上,举枪瞄准,对近处慌乱的流寇开火射击。

即便在二战时期也难以用步枪压制住冲锋过来的人群,何况在明朝末年,虽然火器威力甚大,但装填非常繁琐,看到各护卫大队齐射后正装填弹药,王继业等人蜂拥冲过来,准备近身厮杀。

看到流寇冲到三四十步的时候,各杀手中队的弓弩手纷纷举起弓弩射击,弓弩发射速度数倍于鸟铳,连续数轮射击,前面再次倒下一片。

突然得到护卫营援助,前线忠义军各部士气大振,大家在把总、大队长指挥下重新直接,然后以护卫应为尖刀,不断冲向前面人数绝对优势的大西军。

这批流寇毕竟是其精锐,其战力当然远在很多乌合之众之上,眼见前线将再次崩溃,****利、王继业冲杀到前,在其鼓舞下,大西军士气方稍稍恢复,虽然前面倒下一大半,但在****利、王继业严苛督导下,还是蜂拥而上,妄图依靠人数优势击溃当前忠义军,重新牢牢控制战场局势。

战场前沿双方人数越聚越多,眼看双方再次恢复僵持,就在这时,杨福全大手一挥,各火枪中队冲出数人,他们三三两两一群提着一个木桶冲到各个杀手中队后面停下。

护卫营乃军中精锐,每个大队有两个火器中队一个杀手中队,各火器中队排成三排,前排单腿跪着瞄准射击,中排半蹲瞄准射击,后排站立瞄准射击,一轮齐射之后,前面倒下十余人,声势甚大。

迅速的打开木桶,这些掷弹兵突然拿出震天雷,拔掉保护火绳的竹管,点燃火绳,然后右手紧拿着震天雷的木柄(改良型),待火绳即将燃尽的时候突然将震天雷扔入前面人群中。

去年伏击蒙古骑兵的时候陈怀西就使用了震天雷,后来看书了解,这震天雷过去被称为霹雳炮,早在北宋年间断断续续开始使用。

虽然如同投掷铅球一样非常不适合投掷,但这根本难不倒穿越族杨轩,在前世市井小儿都知道手榴弹,只需要在铁球外面安装一个木质手柄就可以了。

木柄与空心铁球铸造在一起,在使用前3-5天装上粗火药(爆炸用)、火绳,外面插上一根小竹管防止受潮。

比起投掷铁球,安装了木柄的震天雷不但便于拿放与投掷,而且扔得远(手榴弹战术为30米,这里为20米)扔得准(精挑细选的精锐),震天雷落在地上发生爆炸,其杀伤力远远超过虎蹲炮所发射的散弹或者其他实心炮弹(实心炮弹完全借助炮弹出炮膛的惯性,不发生第二次爆炸,而震天雷则不同,落地之后发生爆炸,半斤重的火药炸破铁球碎片乱飞)。

一时之间,震天雷如雨点般的不断落入敌丛中,爆炸声此起彼伏,而趁此机会忠义军全线反击,突然遭到如此变故,正在厮杀的大西军将士一个个惊慌失措,有的更是抱头鼠窜。

****利惊得目瞪口呆,本来以为杨轩身边没有什么军队,没有料到杨轩根本不顾运山古城方向安全,不但将姚之帧营调到相如


状态提示:第96章 掷弹兵初显威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