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李绩传>第三百三十七章 太宗赞佳妇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三十七章太宗赞佳妇

大唐王朝初期三代皇后:唐高祖李渊皇后(太穆窦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唐高宗李治皇后(王皇后)。

这三代皇后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也正是大唐王朝初期,后半段非常混乱的主要根源。

唐高祖李渊太穆窦皇后曾多次在危难时帮助李渊,促其初定大业。共生四个儿子: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卫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其中卫王李玄霸没活到成年,长大成年的嫡生儿子只有三个: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巢王李元吉。

唐太宗长孙皇后“金玉其外,败絮其直,没有什么才能,但是表面仍能拿腔作调,还存着大唐王朝皇后的体面。共生三个儿子:太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唐高宗李治。

只比较太穆窦皇后与长孙皇后的嫡生儿子,就能看出二人,一个上,一个地下。

唐高宗李治王皇后没生孩子,没法比较。可王皇后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出尔反尔,嫉妒成性,很不得人心的,她也不善于处理与左右人员的关系,不能谦恭友好地对待下属。

李世民在弥留之际,还在担心李治将来会废了王皇后。李世民拉着太子李治和太子妃王氏的手,对托孤大臣褚遂良:“朕佳儿佳妇,今托付于卿。”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6月,唐高宗李治即皇帝位,当时年龄是22岁。第二年永徽元年(650年)正月,立妃王氏为皇后。

王皇后祖父王思政,西魏名将。父亲王仁佑,贞观中期任罗山县令。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乃是唐高祖李渊同母的妹妹。在同安长公主的撮合下,唐太宗李世民将王氏选为晋王李治的妃子。李治晋为皇太子时,她也晋为太子妃。李治称帝,依照惯例,就将她册封为皇后。

可见唐高宗李治与王皇后的结合,一来是由于同安长公主的介绍,二来是由于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皇帝的决定,完全符合封建时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惯例。

不过,大唐王朝是一个相当开放的社会,封建的礼教尚不十分严格,男女授受不亲的局面尚未形成。青年男女单独交往、倾吐爱情,以至于私定终身的事情很多。妇女改嫁也十分平常,连大唐王朝的公主也可以多次改嫁。例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高密公主先嫁给了长孙孝政,又嫁给了段纶;桂阳公主先嫁给了赵慈景,又嫁给了杨师道。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南平公主先嫁给了王敬直,又嫁给了刘玄意;城阳公主先嫁给了杜荷,又嫁给了薛瓘,这类事例很多。

唐高宗李治为太子的时候,也私自爱上了一个人,那就是后来的女皇帝武则。

武则父亲武士彟[yue],早年经商,因为贩运木材发家致富,大隋朝末年弃商从戎,历任鹰扬府队正、河北道总管府司骑参军,晋阳宫留守司铠参军,与太阳留守、后来的唐高祖李渊交往甚密。后来参加了唐高祖李渊发动的反对大隋朝的起兵,从平京城长安,以功劳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武德元年(618年)8月6日,他被列为16名开国功臣之一,享受有恕一死的特权,后来又迁升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成为大唐王朝的新贵。母亲杨氏,乃是大隋王朝宗室宰相杨达的女儿,家事显赫。也就是,武则的外祖父家是关中大士族,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武则就是这样一个,“门阀大族+唐朝新贵”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从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以至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个人素质以及品位都很高。

唐太宗李世民听武则长得很美,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就号入后宫,立为才人(正五品)。那时她才14岁。

平心而论,武则在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并没有受到什么宠爱,他进入后宫13年,未替唐太宗李世民生下一子一女足以证明这一点。幸阅是,她有幸结识了比自己几岁的太子李治,并且深深的得到了李治的倾心爱慕。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5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武则依照先帝的嫔御惯例,进入感业寺为尼姑。第二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忌日,唐高宗李治来到了感业寺行香,见到了思念不已的武则,“武氏哭泣,上亦哭泣”,场面十分感人。

当时,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正酣,王皇后听此事后,为了离间唐高宗与萧淑妃之间的让她吃醋的亲密关系,就怂恿唐高宗李治接武氏进入后宫。这正中皇帝的下怀,于是便将武则纳入后宫,封为昭仪(正二品)。

不过,王皇后万万没有想到,武则进入后宫后,却独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偏爱,她与萧淑妃一起失宠。于是王皇后、萧淑妃二人又摒弃前嫌,联合起来对付武则,不停地在唐高宗李治面前武则的坏话,而唐高宗李治根本不予理睬,反而“独信昭仪”。

到永徽五年(654年)10月,唐高宗李治有了废除、另立皇后之心,究其原因有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条,王皇后不会生育,而武则已经生下了长子李弘。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七章 太宗赞佳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