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军事历史>李绩传>第三百三十八章 高宗换皇后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三十八章高宗换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当李承乾犯了很多错的时候。有很多大臣建议他换太子,唐太宗坚决不答应,硬拖了很多年。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位置后,然后还有一段时间,想要立嫡次子魏王李泰太子。这样一共拖了很多年。各种可能都没法实现的时候,最后才决定要李治当太子。

李治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从懦弱,再大唐王朝,经过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两代饶辛苦建设。国家已经制度和比较完善。也笼络到很多有能力的文臣武将。起初国家大事根本轮不到李治去操心废神。

突然,太子这个重担就落到了李治的肩上。他特别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帮助他。或者是在他身后默默的支持他。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姐弟恋。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比武则(624年)四岁。

而王皇后不但没有能力帮助他,却只会捻酸吃醋,一开始与萧淑妃争斗。之后与武则斗。然后又拉拢萧淑妃一起和武则争斗。同时与后宫内的下属人员关系闹得也不好。整个后宫被她弄得鸡犬不宁。

李治每国家大事儿这副重担压在肩上,已经很吃力了,回到后宫,满眼都是鸡犬不宁的状况,一争眼看到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儿。无奈决定换皇后。

长孙无忌太霸道。唐高宗李治经过几年的努力。长孙无忌仍然不答应:唐高宗李治换皇后这件事儿。最后只好两派决斗了。

第二,王皇后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她先与萧淑妃争宠,互相攻击。永徽三年(652年)七月,王皇后与她的娘舅、中书令柳奭一起服唐高宗李治立后宫刘氏所生的长子李忠为太子,而不立萧淑妃所生的四子李素节,就是为了断绝萧淑妃将来晋升为皇太后的可能性。为了对付萧淑妃。她还拉拢武则进入后宫,“数誉于帝”,即屡次在唐高宗李治面前武则的好话。而当武则得宠之后。她又与宿敌萧淑妃联手在唐高宗李治面前诋毁武则。她这样如此出尔反尔,嫉妒成性,是很不得人心的,也使唐高宗李治从心眼儿里厌恶他。

此外,王皇后还不善于处理与左右人员的关系,不能谦虚恭敬友好地对待下属。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以及娘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即耻高气扬,很不礼貌。而武则则“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萧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于是,王皇后在后宫中的口碑越来越差。而武则却越来越好,这不能不影响唐高宗李治的好恶与选择。

第三,唐高宗李治不仅倾心爱慕武则,而且十分同情武则一家的遭遇。武则父亲武士彟虽是大唐王朝开国十六大功勋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应国公。但是在玄武门事变之后。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掌权以及唐高祖李渊的退位,他因为与唐高祖李渊关系密切的缘故。长期放任地方都督,再未返回到朝廷。这在大唐王朝初期重京官,轻外官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一种贬官、罢黜和惩罚。他的家庭也因此而中间衰退了。唐高宗李治对此件事是很同情的。特别是在永徽五年(654年)2月4日下达诏书。

褒赏武德时期的有功的大臣,加赠屈突通、殷开山、长孙顺德、窦琮、史大奈、温大雅、权弘寿、刘政会、武士彟、张公瑾、李高迁、李思孝张平高等十三名功臣的官爵。这不仅是因为“时武则用事,赠其父,故引功臣以赠之”,也体现了唐高宗李治对于开国有功的大臣的敬仰和对功臣后裔的安慰。特别是对于遭受冷遇的开国有功大臣的深切同情。

大概是因为上面种种原因,唐高宗李治决定要。废黜王皇后,另立武则为皇后。

在封建时代,废除皇后另立皇后是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唐高宗李治欲废除王皇后。另立武则的消息一传开,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朝中的大臣逐渐形成了三大派:

第一派是反对派,以太尉长孙令来济等四位宰相为代表;

第二派是拥护派,以中书舍人李义府、王德俭、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为代表;

第三派是中间派。以司空李世绩、尚书左仆射兼任太子少师于志宁等两位宰相为代表。

王皇后失宠后,她的娘舅、中书令柳奭内不自安,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唐高宗李治立即批准,降低他的职务为吏部尚书。第二年,即永徽六年“(655年)七月,又被贬官为外州的刺史。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也被禁止进入皇宫。从而使王皇后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唐高宗李治在打击王皇后家族的同时,还花了很大的力气寻求朝中大臣的支持。他首先想服她的舅舅长孙无忌支持自己。为此,他与武则屈尊到了长孙无忌府上,在酒席上封长孙无忌宠爱的姬的儿子三个人皆为朝散大夫,并且赠送了十车的金宝锦缎赏赐给他,但是长孙无忌丝毫不为所动。接着,武则的亲生母亲杨氏又出面到长孙无忌的府第游,。也没有收获。礼部尚书许敬宗更是多次劝长孙无忌,但是均遭到了严辞拒绝。

唐高宗李治、武则在寻求元老重臣支持受到挫折之后,便把注意力放到了中层的官吏身上。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一批支持者,从而坚定了废立皇后的决心。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八章 高宗换皇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